送张安道赴南都留台

我公古仙伯,超然羡门姿。

偶怀济物志,遂为世所縻。

黄龙游帝郊,箫韶凤来仪。

终然反溟极,岂复安笼池。

出入四十年,忧患未尝辞。

一言有归意,阖府谏莫移。

吾君信英睿,搜士及茅茨。

无人长者侧,何以安子思。

归来扫一室,虚白以自怡。

游于物之初,世俗安得知。

我亦世味薄,因循鬓生丝。

出处良细事,从公当有时。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翻译

您是古代仙人般的伯乐,超脱如羡门之才。
偶尔心怀救济万物的理想,却因此被世人束缚。
黄龙在天子的郊野游动,美妙的音乐引来凤凰的仪态。
最终你返回大海之源,怎还能安心于小小的牢笼?
您在外奔波四十年,从未回避过忧虑和困苦。
一句归隐之意,全家都劝阻不了您的决定。
我们的君主确实英明,连草屋中的贤士也得以搜罗。
没有长者的陪伴,如何安置你的思虑?
归来后打扫一间小屋,清静空灵中自得其乐。
在事物的初始之处游走,世俗之人怎能理解。
我对世间琐事已淡漠,岁月流逝使我鬓发斑白。
出仕或归隐,实为小事,将来跟随您自有时机。

注释

羡门:传说中的仙人,此处比喻超凡脱俗的才德。
济物志:救济万物的心愿。
縻:束缚,牵累。
黄龙:古代象征帝王的吉祥物。
箫韶:古代的高雅音乐。
溟极:大海的尽头,比喻归隐之处。
笼池:小小的池塘,比喻世俗的束缚。
茅茨:简陋的茅草屋,代指民间。
子思:孔子的儿子,此处泛指贤者。
虚白:空灵,清净。
世味:世俗的味道,指尘世的事务。
因循:顺从,遵循常规。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作品,表达了对友人张安道赴任南都(今江西南昌)的送别之情。诗中“超然羡门姿”表现了对张安道高洁品格的赞美,而“我公古仙伯”则是对他仙风道骨的一种称呼,透露出诗人对友人的崇敬之情。

诗的前半部分描述了张安道偶尔萌生济世救民的情怀,但终究无法摆脱世俗的羁绊。黄龙游帝郊、箫韶凤来仪,是用古代神话中的黄龙和仙乐来比喻张安道的高洁与非凡,表明他的志向远大,不愿久留于凡尘。

“终然反溟极”到“岂复安笼池”,则是说尽管他有出世的想法,但最终还是回到了人间。接下来的“出入四十年,忧患未尝辞”,表达了张安道一生中多次进退于朝廷之间,始终未能摆脱忧虑和困扰。

“一言有归意”到“阖府谏莫移”,则是说尽管他有回归田园的愿望,但又被世俗所束缚,这里阖府指的是家宅,谏莫移意味着难以割舍。接着,“吾君信英睿,搜士及茅茨”赞扬了皇帝英明、广纳贤才到草莽之间。

“无人长者侧”到“何以安子思”,表达了诗人对张安道的期望,希望他能有机会安心思考自己的人生方向。最后,“归来扫一室,虚白以自怡”则是说张安道归来后,清扫一间简陋的居所,以此自得其乐。

诗的结尾“游于物之初,世俗安得知”表达了对张安道超然物外、不染尘俗的一种向往。而“我亦世味薄,因循鬓生丝”,则是说诗人自己也对世俗的纷扰感到淡漠,与时间推移而逐渐老去。最后,“出处良细事,从公当有时”表达了希望张安道在未来能找到合适的出路和时机。

这首诗不仅是送别之作,也反映了苏轼对友人、对自己、乃至对世态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3229)

苏轼(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和仲,、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历史治水名人。是北宋中期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很高成就。文纵横恣肆;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善书,“宋四家”之一;擅长文人画,尤擅墨竹、怪石、枯木等。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乐府》《潇湘竹石图卷》《古木怪石图卷》等

  • 字:子瞻
  • 号:铁冠道人
  • 籍贯:眉州眉山(四川省眉山市)

相关古诗词

傅尧俞济源草堂

微官共有田园兴,老罢方寻隐退庐。

栽种成阴十年事,仓黄求买百金无。

先生卜筑临清济,乔木如今似画图。

邻里亦知偏爱竹,春来相与护龙雏。

形式: 七言律诗

陆龙图诜挽词

挺然直节庇峨岷,谋道从来不计身。

属纩家无十金产,过车巷哭六州民。

尘埃辇寺三年别,樽俎岐阳一梦新。

他日思贤见遗像,不论宿草更沾巾。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胡完夫母周夫人挽词

柏舟高节冠乡邻,绛帐清风耸搢绅。

岂似凡人但慈母,能令孝子作忠臣。

当年织屦随方进,晚节称觞见伯仁。

回首悲凉便陈迹,凯风吹尽棘成薪。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次韵柳子玉过陈绝粮二首(其一)

风雨萧萧夜晦迷,不须鸣叫强知时。

多才久被天公怪,阙食惟应爨妇知。

杜叟挽衣那及胫,颜公食粥敢言炊。

诗人情味真尝遍,试问于今底处亏。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