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作于清末近现代初期,作者黄节以深沉的笔墨描绘了自己十年闭门不出的生活,以及对时局变迁的感慨。诗中充满了个人情感与时代背景的交织。
"闭户十年壮乃出,一别云林老僧室。" 开篇即展示了诗人长期的隐居生活,及至青春已逝才重新踏入尘世,与一位老僧告别,这种隐逸之举彰显了诗人的超脱与对世俗的淡然。
"三年订史江上楼,五稔南归谭学术。" 这两句透露出诗人在隐居期间致力于历史研究和学术探讨,表明他并未荒废时光,而是在精神世界中寻求更高层次的充实与成就。
"栖迟以迄辛亥秋,作始攘胡至是毕。" 这里诗人提到了自己在辛亥年(1911年)秋天开始着手于某项事业,并持续至今,这段经历似乎与晚清的政治变革有关。
"风云廿载一过眼,世变如宫志则律。" 二十年的风云变幻犹如梦过眼中,而世道变迁却有如宫廷史书般被记录与规制,这是诗人对时代巨变的感受与思考。
"甘陵部党同时兴,坐视资瑨若滂晊。" 这两句描绘了诗人对当时社会动荡的旁观者态度,以及对金钱权势的冷漠和不屑一顾。
接下来的几句“举国寒心贾生奋,西行解祸虞不疾。尔来遂客宣武南,由癸数今已踰乙。”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忧虑,以及个人在动荡时代中寻求出路的心境。
"伤心贲育岂无勇,逆睹莽诛不终日。时流百变害亦随,我辈遂为天下失。" 这几句表达了诗人对世事的悲哀,对自身命运的无奈,以及对时代巨变所带来的个人与集体损失的感慨。
最后,诗人通过音乐来抒发自己的情怀:“秋娘妙曲响遏云,敛气入弦泪如栉。嗟余两耳何所闻,视若为娱若为恤。” 音乐成为了诗人表达内心世界的方式,而这种艺术的享受也成为诗人与世俗隔绝的一种方式。
整首诗通过深沉的情感和对历史变迁的回顾,展现了诗人个人的生活经历与精神追求,同时也是对那个动荡时代的一种深刻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