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墨行

秦郎百好俱第一,乌丸如漆姿如石。

巧作松身与镜面,借美于外非良质。

潘翁拜跪摩老眼,一生再见三叹息。

了知至鉴无遁形,王家旧物秦家得。

君今所有亦其亚,伯仲小低犹子侄。

黄金白璧孰不有,古锦句囊聊可敌。

睿思殿里春夜半,灯火阑残歌舞散。

自书细字答边臣,万里风尘入长算。

初闻桥山送弓剑,宁知玉碗人间见。

夜光炎炎冲斗牛,会有太史占星变。

人生尤物不必有,时一过目惊老丑。

念子何忍遽磨研,少待须臾图不朽。

明窗净几风日暖,有愁万斛才八斗。

径须脱帽管城公,小试玉堂挥翰手。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陈师道的《古墨行》,通过对古墨的描绘,寓言人生哲理。首句“秦郎百好俱第一”赞美墨的品质出众,如同秦地佳人。接下来通过“乌丸如漆姿如石”形容墨色深沉且质地坚硬。诗人以松身镜面比喻墨的纹理和光泽,暗示外表之美并非内在价值的全部。

“潘翁拜跪摩老眼”引用典故,潘岳曾为得到好墨而拜谢,表达了对墨的珍视。诗人感慨“一生再见三叹息”,意在说明墨虽难得,但能识其真美的并不多。墨的价值在于“至鉴无遁形”,即使历经辗转,其品质依然不变。

“君今所有亦其亚”表达对眼前墨的好评,认为它仅次于古代名品。诗人接着提到墨虽普通,但“黄金白璧”与之相比,也略逊一筹,唯有古锦和诗句可以相提并论。在“睿思殿里”场景中,墨被用于书写边臣的奏章,寓意其承载着深远的意义。

“初闻桥山送弓剑,宁知玉碗人间见”暗指墨的珍贵,如同陵墓中的陪葬品,如今却在世间流传。诗人感叹“夜光炎炎冲斗牛”,预示着墨的光芒将照亮未来,可能带来历史的转变。

最后,诗人感慨人生中的“尤物”不必强求,欣赏即可,不必急于磨砺使之消逝。他希望墨能长久保存,如同“径须脱帽管城公”,展现出书法家的风采。整首诗以墨为载体,探讨了美与价值、珍惜与传承的主题。

收录诗词(750)

陈师道(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诗人。一字无己,汉族。元祐初苏轼等荐其文行,起为徐州教授,历仕太学博士、颖州教授、秘书省正字。一生安贫乐道,闭门苦吟,有“闭门觅句陈无己”之称。为苏门六君子之一,江西诗派重要作家。亦能词,其词风格与诗相近,以拗峭惊警见长。但其诗、词存在着内容狭窄、词意艰涩之病。著有《后山先生集》,词有《后山词》

  • 字:履常
  • 号:后山居士
  • 籍贯:彭城(今江苏徐州)
  • 生卒年:1053~1102

相关古诗词

平翠阁

我家山水间,耳目厌华丽。

闻道浙西山,经年通梦寐。

从为远游客,忘却归来计。

欲买湖上田,谢绝人间世。

湖山多变态,横斜光景异。

随山转朱阁,临顾穷幽邃。

惟有宣公楼,浮空堆乱翠。

疑是水仙人,临墙露高髻。

道人迹爱山,朝昏阅终岁。

最爱烟雨中,半掩青罗袂。

我来悲岁晚,风霜扫昏翳。

不见岭头云,未尽登临意。

形式: 古风

幼岭

外家英俊场,季氏不好弄。

用意丘壑间,颇以石自奉。

谁言拳握间,意作万牛重。

岱宗小天下,不办一席用。

形式: 古风

田家

鸡鸣人当行,犬鸣人当归。

秋来公事急,出处不待时。

昨夜三尺雨,灶下已生泥。

人言田家乐,尔苦人得知。

形式: 古风

石氏画苑

卒行无好步,事忙不草书。

能事不促迫,快手多粗疏。

君看荷苇槲叶扇,崔家仲叔三人俱。

扫除事物费岁月,收定神气忘形躯。

恍然有得夺天巧,衰颜生态能相如。

市师信手无赢馀,一日画出东封图。

眼前百口怪神速,背后千指争邪?。

君家画苑倾东都,锦囊玉轴行盈车。

补完破碎收亡逋,欲得不计有与无。

问君此病何当祛,君言无事聊自娱。

世间何事非迷途,挟策未必贤樗蒲。

苑中最爱文与苏,情亲不独生同闾。

自谓知子谁如余,叔也不痴回不愚。

怜君用意常勤劬,挥毫洒墨填空虚。

风梢雨叶出新意,老树僵立何年枯。

我生百事不留意,外物不足烦驱除。

翰墨才能记名字,模临写貌无工夫。

见溺不救危不扶,独无一物充庖厨。

看君发漆颜丹朱,意气健如生马驹。

逢人不信六十馀,郁然一茎无白须。

吕翁落寞起钓屠,南山四老东宫须。

人生晚达有如此,应笑虞翻早著书。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