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门寺一首

傍石寻幽径,穷源得梵城。

塔光侵地发,龙气逼山清。

是处堪吾老,何年遂此生。

霜林知客意,一夜战秋声。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

翻译

沿着石头小路寻找幽深的小径,一直探索到源头才找到佛寺城。
寺庙塔尖的光芒直射地面,龙的灵气使山色显得更加清朗。
这里处处适宜我度过晚年,何时才能实现这样的生活呢?
在霜冻的树林中,自然知道旅人的思绪,夜晚秋风吹过,如同一场无声的战斗。

注释

傍石:靠着石头。
寻:寻找。
幽径:隐蔽的小路。
穷源:深入源头。
梵城:佛教之城。
塔光:寺庙塔尖的光芒。
侵地发:照射地面。
龙气:象征吉祥的龙之气息。
逼山清:使山色更显清新。
是处:此处。
堪:适宜。
吾老:我老去。
遂此生:实现这样的生活。
霜林:霜冻的树林。
知客意:理解旅人的心思。
一夜:整个夜晚。
战秋声:与秋风对抗的声音(比喻寂静无声)。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自然景观中寻访幽静之地,探究生命的意义和个人境遇。开篇两句“傍石寻幽径,穷源得梵城”表明诗人沿着石头旁的小路深入山林,追寻到了传说中的仙界——梵天之城,这是一个超现实的空间,象征着精神世界的极致境界。

“塔光侵地发,龙气逼山清”两句则是对所到之处景象的描绘。塔光意味着佛教文化的氛围,而“龙气逼山清”则给人一种神秘力量在自然中流动的感觉,使得山川变得异常清新。这不仅仅是对自然美景的描述,更隐喻了诗人内心世界的净化和升华。

接着,“是处堪吾老,何年遂此生”表达了诗人对于这种境界的向往和追求,以及对未来生命状态的一种期待。这里的“吾老”暗示了诗人对于自己晚年的期许,而“何年遂此生”则是对时间流转中个人愿景实现的询问,带有一丝无奈与不确定。

最后,“霜林知客意,一夜战秋声”两句描绘了一幅深秋景象。霜林即是被霜冻的树林,而“一夜战秋声”则形容了秋风中树叶纷飞的声音,这里不仅描写了自然之声,也透露出了诗人内心的孤寂与对远行客人的理解。

整首诗以其深邃的意象和流畅的笔法,展现了诗人对于生命、时间和精神世界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205)

王阮(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龙舒朱献宾主汉阳簿弃官以归予亦不合丐去为赋一首

浪作鸾栖去,惊随鹤怨还。

无心汉江水,有节皖公山。

此事真堪话,诸公宁厚颜。

嗟予亦兴尽,昨夜已投闲。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删]韵

龙塘久别乘月再到奉呈同社一首

龙塘畴昔擅云烟,破月重来倍爽然。

浮玉北堂三万顷,扁舟西子二千年。

青山识面争迎棹,白鹭知心不避船。

华发翛翛更何往,一茅终在此桥边。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传舍中竹一首

浪蕊浮花不足看,岁寒独与此君观。

箨龙满野今千变,翔凤何时下一餐。

日对吏文潇洒在,天生官地保全难。

明年我亦江湖去,尚祝同年乞钓竿。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再游用前韵一首

十年不到此祇园,又为支郎暂出村。

犬认行踪增踊跃,燕惊离恨苦埋冤。

鬓边但觉新丝长,壁上惟馀旧墨存。

但问桑麻添几许,世间万事不须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