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遇乐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中州盛日,闺门多暇,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形式: 词牌: 永遇乐

翻译

落日金光灿灿,像熔化的金水一般,暮云色彩波蓝,仿佛碧玉一样晶莹鲜艳。景致如此美好,可我如今又置身于何地哪边?新生的柳叶如绿烟点染,《梅花落》的笛曲中传出声声幽怨。春天的气息已露倪端。但在这元宵佳节融和的天气,又怎能知道不会有风雨出现?那些酒朋诗友驾着华丽的车马前来相召,我只能报以婉言,因为我心中愁闷焦烦。
记得汴京繁盛的岁月,闺中有许多闲暇,特别看重这正月十五。帽子镶嵌着翡翠宝珠,身上带着金捻成的雪柳,个个打扮得俊丽翘楚。如今容颜憔悴,头发蓬松也无心梳理,更怕在夜间出去。不如从帘儿的底下,听一听别人的欢声笑语。

注释

吹梅笛怨:梅,指乐曲《梅花落》,用笛子吹奏此曲,其声哀怨。
次第:这里是转眼的意思。
香车宝马:这里指贵族妇女所乘坐的、雕镂工致装饰华美的车驾。
中州:即中土、中原。
这里指北宋的都城汴京,今河南开封。
三五:十五日。
此处指元宵节。
铺翠冠儿:以翠羽装饰的帽子。
雪柳:以素绢和银纸做成的头饰(详见《岁时广记》卷十一)。
簇带:簇,聚集之意。
带即戴,加在头上谓之戴。
济楚:整齐、漂亮。
簇带、济楚均为宋时方言,意谓头上所插戴的各种饰物。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诗人通过对落日、暮云、染柳和吹梅等自然景象的描写,抒发了对春天美好时光的感慨。同时,诗中也表达了对于元宵佳节的期待,以及对友人相聚的邀请。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一句,通过对夕阳和晚霞的描写,营造出一种美丽而又有些许哀愁的情景。"人在何处?"则是诗人对于自己所处环境的一种自我提问,或许是在寻找内心的平静。

接下来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两句,更深化了春意的描绘,同时也透露出一种淡淡的忧伤。"春意知几许?"则是诗人对于春天美好的感受和体验的一种自问。

元宵佳节,即春节之夜,是中国传统节日,诗中提及这一节日,不仅表达了对节庆气氛的期待,也反映出诗人对于融和天气、无风无雨美好时光的向往。

"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这几句,则是邀请朋友共享佳节的友情之举。这里的"香车宝马"形象鲜明,显示了诗人对于友谊的珍视,以及对共同享受美好时光的渴望。

在接下来的描写中,"中州盛日,闺门多暇"两句,表达了一种闲适自得的情境。"记得偏重三五"则可能是指诗人对于某些特定日子或事物有着特别的记忆和重视。

"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几句,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女性装扮图像,或许是诗人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欣赏。然而紧接着的"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则又转而表达出一种对于外出活动的担忧或不安,这可能与诗人的内心情感状态有关。

最后,"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一句,则是诗人选择了一种更加安逸和平静的方式去享受生活,即在帘幕之下,聆听外界的欢声笑语。这样的结尾,也为这首诗增添了几分温馨与宁静。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和人际关系的描写,展现了一种对美好时光的珍惜,以及对于内心平静与友谊情深的追求。

收录诗词(92)

李清照(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婉约词派代表,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称。所作词,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后期多悲叹身世,情调感伤。形式上善用白描手法,自辟途径,语言清丽。论词强调协律,崇尚典雅,提出词“别是一家”之说,反对以作诗文之法作词。能诗,留存不多,部分篇章感时咏史,情辞慷慨,与其词风不同。有《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后人有《漱玉词》辑本。今有《集校注》

  • 籍贯:山东省济南章丘
  • 生卒年:1084年3月13日~1155年5月12日

相关古诗词

玉楼春

红酥肯放琼苞碎,探著南枝开遍未。

不知蕴藉几多香,但见包藏无限意。

道人憔悴春窗底,闷损阑干愁不倚。

要来小酌便来休,未必明朝风不起。

形式: 词牌: 玉楼春

多丽.咏白菊

小楼寒,夜长帘幕低垂。

恨潇潇无情风雨,夜来揉损琼肌。

也不似贵妃醉脸,也不似孙寿愁眉。

韩令偷香,徐娘傅粉,莫将比拟未新奇,细看取,屈平陶令,风韵正相宜。

微风起,清芬酝藉,不减酴醾。

渐秋阑,雪清玉瘦,向人无限依依。

似愁凝汉皋解佩,似泪洒纨扇题诗。

朗月清风,浓烟暗雨,天教憔悴瘦芳姿。

纵爱惜,不知从此,留得几多时。

人情好,何须更忆,泽畔东篱。

形式: 词牌: 多丽

好事近

风定落花深,帘外拥红堆雪。长记海棠开后,正伤春时节。

酒阑歌罢玉尊空,青缸暗明灭。魂梦不堪幽怨,更一声鶗鴂。

形式: 词牌: 好事近 押[屑]韵

如梦令(其二)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形式: 词牌: 如梦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