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灵山法堂

香台隐鹫峰,钟声云萝深。

半壁见灯影,虚空闻梵音。

忍草被幽石,灵花曜阳林。

唯应虎溪水,可以清尘心。

形式: 古风 押[侵]韵

鉴赏

这首明代诗人王恭的《书灵山法堂》描绘了一幅静谧而神秘的山中修行景象。首句“香台隐鹫峰”展现了佛塔或法堂隐藏在鹫峰之中,环境清幽。接着,“钟声云萝深”通过悠扬的钟声和缭绕的云雾,渲染出深远而宁静的氛围。

“半壁见灯影,虚空闻梵音”两句,进一步刻画了夜晚法堂内的景象,灯光从半壁透出,梵呗之声穿透虚空,给人以超脱尘世的感觉。诗人运用视觉与听觉的结合,增强了诗的意境。

“忍草被幽石,灵花曜阳林”两句,借物寓意,忍草覆盖在幽暗的石头上,象征着坚韧的精神,而灵花在阳光下闪烁,象征佛法的智慧照亮世间。最后,“唯应虎溪水,可以清尘心”表达了对虎溪流水洗涤心灵,净化欲望的向往,寓意修行者在此地能获得内心的清净。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灵山法堂的环境和修行者的内心世界,富有禅意,体现了明代文人士大夫对于佛教文化的独特理解和感悟。

收录诗词(1328)

王恭(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家贫,少游江湖间,中年隐居七岩山,为樵夫20多年,自号“皆山樵者”。善诗文,与高木秉、陈亮等诸文士唱和,名重一时。诗人王 曾为他作《皆山樵者传》。明永乐二年(1404年),年届六十岁的以儒士荐为翰林待诏,敕修《永乐大典》。永乐五年,《永乐大典》修成,试诗高第,授翰林典籍。不久,辞官返里。作诗,才思敏捷,下笔千言立就,诗风多凄婉,隐喻颇深。为闽中十才子之一,著有《白云樵集》四卷,《草泽狂歌》五卷及《风台清啸》等

  • 字:安仲
  • 籍贯:长乐沙堤
  • 生卒年:1343-?

相关古诗词

题东华观壁

林馆隐空青,鸟外三花夕。

药草半庭闲,烟萝数峰碧。

阴林绝行踪,旷古多灵迹。

独鹤天际还,寒流月中白。

偶与仙人期,尘心坐来息。

形式: 古风

越城闻笛

朝登清泠台,夜宿无诸郭。

羌笛何处来,梅花梦中落。

悲凉关月寒,凄断秋山薄。

不是别离人,闻尔亦萧索。

形式: 古风 押[药]韵

南山塔晚眺

层标际飞翠,落日悬孤嶂。

霜降群山残,天秋百泉响。

夕鸟澄远心,归云发遐想。

愿言谢尘埃,复此丘中赏。

形式: 古风

言怀

拂郁坐空宇,萧索鸿雁鸣。

凉霜袭飞幔,北斗当前楹。

抚剑中夜起,空歌感平生。

聊持一樽酒,独酌怀吾贞。

古来旷达者,岂愿身后名。

原陵久已没,此怀为谁倾。

形式: 古风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