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书

挑灯掩明月,敛气观书编。

悠然会心处,宛若游名山。

所见琪瑶草,所听清冷泉。

溪谷带云树,历历在眼前。

折旋盘鸟道,独力窥洞天。

此乃是真得,不同口耳传。

后日理前境,还如再游然。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观书》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沉浸于书籍世界中的独特体验。诗中运用了一系列生动的意象和隐喻,展现了读书之乐与心灵之旅的美妙。

首句“挑灯掩明月”,形象地描绘了诗人深夜挑灯夜读的情景,明月被灯光遮掩,营造出一种静谧而专注的氛围。接下来,“敛气观书编”则进一步强调了诗人阅读时的专注与屏息状态,仿佛整个世界都静止了,只有书页翻动的声音和内心的思考。

“悠然会心处,宛若游名山”两句,将读书比作游历名山大川,表达了通过阅读获得的精神愉悦和心灵解放。诗人仿佛在书中找到了一片新天地,每一次“所见”和“所听”都是新的发现,如同游览自然美景一般令人兴奋。

“琪瑶草”和“清冷泉”分别象征着书中丰富的内容和深邃的思想,犹如珍贵的草木和清澈的泉水,滋养着读者的心灵。而“溪谷带云树,历历在眼前”则进一步描绘了读书时仿佛置身于山水之间的感觉,让人心旷神怡。

“折旋盘鸟道,独力窥洞天”则比喻了在知识的探索之路上,需要不断攀登和深入,独自面对挑战,最终能够窥见真理的奥秘。这种过程充满了艰辛与喜悦,是真正的求知之旅。

最后,“此乃是真得,不同口耳传”强调了通过亲身经历和深度思考获得的知识,与仅仅听闻或口头传授的知识有着本质的不同。它更深刻、更真实,是个人智慧的结晶。

“后日理前境,还如再游然”则表达了对未来的期待,即未来再次回顾和思考今日所学,就如同重游旧地,会有更深的理解和感悟。这不仅体现了学习的连续性和深化性,也表达了诗人对知识追求的无限热情和渴望。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阅读体验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读书所带来的精神愉悦、知识探索的乐趣以及对个人成长的深远影响。它不仅是一首赞美书籍和阅读的诗,也是对知识追求者内心世界的深刻洞察。

收录诗词(1)

钱行(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出塞曲

龙沙万里音书绝,征人一去无消息。

故乡儿女泣灯前,回忆临岐别仓猝。

牵衣珍重千万思,欲语不语声先咽。

只身鞍马去绝国,路逢战没新骸骨。

白岩日暮鬼火青,徘徊独宿长城窟。

铜花斑驳剑锋寒,匣中长啸频看拔。

雄心何事转凄切,侧身南望江天月。

昨宵归梦到深闺,无限钟情同剌剌。

醒来哀角不堪闻,一夜关山添白发。

形式: 古风

野菊

历乱秋风飒飒黄,棘篱椒坞隐微芳。

非因仄径无由见,不遇闲人那觉香。

潦倒忍随秋草没,飘零愁见海田荒。

柴桑三径俱榛莽,谁得如君只傲霜。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追和杨眉庵次李义山无题韵

莫怪千金一笑难,好花都是易摧残。

调筝促柱惊弦断,弄笔题裙讶墨干。

紫塞魂归金瓦冷,彩楼人去玉箫寒。

十年不作寻春梦,遮莫将侬薄幸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秋夜感怀

萧萧凉影感梧楸,迢递层城起暮愁。

无数枯虫催落叶,几番寒雨作深秋。

长天野水正飞雁,荒草残云独倚楼。

惭愧剑锋消落尽,十年心事一浮沤。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