途中感遇效同谷七歌(其三)

有弟有弟俱牛衣,家徒四壁常苦饥。

燕闽相去道路远,别来一载音书稀。

知汝日夜望我归,梦魂常绕天涯飞。

呜呼三歌兮歌已短,一领征衣泪痕满。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徐熥所作的《途中感遇效同谷七歌(其三)》。诗中描绘了诗人与弟弟分别后,思念之情难以自抑的情景。

首句“有弟有弟俱牛衣”,以“牛衣”比喻简陋的衣物,暗示兄弟二人生活贫困。接着,“家徒四壁常苦饥”进一步描述了家庭的贫穷状况,生活艰辛。这两句通过简朴的语言,生动地展现了兄弟俩在物质匮乏条件下的生活状态。

“燕闽相去道路远,别来一载音书稀”两句,点明了兄弟之间的地理距离和时间跨度。燕地与闽地相隔遥远,一年的时间内,兄弟之间仅有的联系就是偶尔的音信往来,这更加深了彼此的思念之情。

“知汝日夜望我归,梦魂常绕天涯飞”则直接表达了诗人对弟弟的深切思念。他知道弟弟每天都在期盼着他的归来,自己的梦境也常常穿越千山万水,飞向弟弟所在的地方。这种情感的细腻表达,让人感受到兄弟间深厚的情感纽带。

最后,“呜呼三歌兮歌已短,一领征衣泪痕满”两句,以悲壮的语气收尾。诗人感叹于离别之苦,即使唱出了三首歌,歌声也显得短促无力。而他身上的征衣上,满是因思念而流下的泪水。这一细节描写,不仅表现了诗人内心的痛苦,也加深了读者对于兄弟分离之痛的共鸣。

整首诗通过简练的语言,深情地描绘了兄弟间的深厚情感和离别之苦,展现了古代文人对于亲情的珍视和对于生活的深刻体悟。

收录诗词(1649)

徐熥(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途中感遇效同谷七歌(其四)

有姊已老有妹贫,平生惟此骨肉亲。

知余流落兼苦辛,家庭怅望应伤神。

廿年踪迹半道路,平生壮志成灰尘。

呜呼四歌兮歌转涩,猿狖声哀山鬼泣。

形式: 古风

途中感遇效同谷七歌(其五)

老妻半世空糟糠,少妇席未煖君床。

男年十五女七岁,去年别我俱恓惶。

丈夫成名既不早,胡然久居天一方。

呜呼五歌兮歌愈急,朱颜灯下流黄湿。

形式: 古风

途中感遇效同谷七歌(其六)

有朋有朋多穷交,平生风谊如同胞。

扬云拓落众所弃,数子不敢轻相嘲。

此日飘零勿复道,与君矢志甘衡茅。

呜呼六歌兮歌且缓,伐木声残肠欲断。

形式: 古风

途中感遇效同谷七歌(其七)

扰攘烽烟何太急,四海纷纷飞羽檄。

但见纵横戎马多,何处哀鸣鸿雁集。

书生徒抱杞人忧,中宵起舞空悲泣。

呜呼七歌兮歌已终,黄昏旷野凄寒风。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