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古碑

古寺得断碣,偃卧败壁阴。

莓苔入破字,欲读不易寻。

姓字驳难辨,展转风雨侵。

尘穴夏蛙宿,草盛秋虫吟。

田夫煅可砺,老妇寒可砧。

伊非浮图家,岁月徒骎骎。

予闻岐阳鼓,篆法抵万金。

存者十止九,太息涕泗霪。

形式: 古风 押[侵]韵

翻译

在古老的寺庙中发现了一块断裂的石碑,它倒伏在残破墙壁的阴影下。
青苔侵蚀了模糊不清的字迹,想要阅读已变得困难重重。
碑上的姓名难以辨认,经受着风雨的侵蚀和磨损。
夏日,青蛙栖息在石碑的裂缝中,秋天草木茂盛,虫鸣声声。
农夫认为这块石头可以用来磨砺工具,老妇人则视其为冬天的砧板。
它并非佛塔之物,只是岁月匆匆流逝的见证。
我听说岐阳的鼓声,古老的文字技艺价值无比。
活下来的人寥寥无几,感叹之余涕泪横流。

注释

断碣:断裂的石碑。
偃卧:倒伏。
莓苔:青苔。
破字:模糊不清的字迹。
驳难辨:难以辨认。
展转:反复、经受。
骎骎:形容时间飞逝。
篆法:古代文字艺术。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一块古老的石碑在荒凉古寺中的情景。石碑倾斜着躺在残破墙壁的阴暗处,上面的字迹因莓苔覆盖而模糊不清,阅读起来十分艰难。字形磨损严重,经受了风雨侵蚀,显得斑驳难辨。夏日里,青蛙栖息在裂缝中,秋虫则在草丛中鸣叫,增添了凄清之感。

诗人感慨这块并非佛塔专用的碑文,却见证了岁月的流逝,其价值不在于浮华,而在于历史的记忆。他听到远处岐阳的战鼓声,联想到碑文上的篆书书法,认为其艺术价值极高,堪比万金。然而,能留存至今的古物寥寥无几,诗人不禁为之叹息,涕泗横流,表达了对历史文化遗产的珍视和哀叹。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对历史痕迹的深沉思考。

收录诗词(168)

黄庶(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黄湜子。仁宗庆历二年进士。历佐一府三州,皆为从事。后摄知康州。工诗。有《伐檀集》

  • 字:亚父
  • 籍贯:宋洪州分宁

相关古诗词

赋古佛

树老枝半死,碑断壁底眠。

古屋颜色改,有佛独岿然。

苍首上雨足,坏臂蔓草缠。

野老每再拜,往往报丰年。

孔祠照四方,制度丹雘妍。

朝夕过其下,孰肯为恭虔。

土木兹仅分,吾民信益坚。

佛法入人心,谁与斸其根。

苍苍不可问,用意或者偏。

木蠹罪岂大,付与啄木权。

胡不啄佛徒,使蠹民之天。

形式: 古风

辇下会里人子蒙饮

秋风吹客衣,归思入梦寐。

相逢在千里,一饮胜百醉。

果脯随分列,不减到家味。

平生金石心,颠倒独莫弃。

何时不搔首,共话医国计。

恨未得杞梓,欲把斤斧试。

尘埃鞋履穿,各走车马地。

唯兹栖栖怀,酒碗可以慰。

形式: 古风

嵩山

峨峨镇中夏,峻极万寻隮。

突兀磨天顶,窈窕入地脐。

中林兴夏雹,半壑卧秋霓。

泉恐连清汉,峰疑拥碧圭。

云高四夷见,雨到八方齐。

渤澥看如带,青冥上是梯。

醉堪扪日月,吟可摘娄奎。

翠盖何时动,金为玉检泥。

形式: 排律 押[齐]韵

携家游倭松

倭松名载四海耳,百怪老笔不可传。

左妻右儿醉树下,安得白首巢其巅。

形式: 七言绝句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