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钱舜举画青山白云

吴兴山水天下无,吴兴画手天为徒。

天河染露洗空碧,轻烟薄素开新图。

白云欲散松风起,迥如丹丘隔海雪后寒模糊。

溪光倒影丹翠湿,又如洞庭水浸青珊瑚。

绿萝吹香挂秋月,小桥野径相萦纡。

行人遥遥向何处,丹崖石检或有仙人居。

溪山如此无不好,筑屋临流可投老。

春云秋露石田腴,我欲耕烟种瑶草。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元代诗人于立的《题钱舜举画青山白云》,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吴兴山水之美,以及画家钱舜举的高超技艺。诗中运用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画作中的自然景观与意境。

首先,诗人赞美了吴兴山水的绝世之美,称其为“天下无”,并指出这样的美景只能由“天为徒”的画手才能捕捉和再现。接着,通过“天河染露洗空碧”这一句,描绘了天空与露珠相互映照的清澈景象,仿佛是大自然精心绘制的一幅新图。随后,“白云欲散松风起”则展现了云雾与松林之间的动态美,仿佛是丹丘仙境在海后的朦胧景象。

诗中还巧妙地将画面中的溪光倒影与丹翠、洞庭湖水与青珊瑚进行对比,不仅增强了画面的立体感,也赋予了自然景观以独特的艺术魅力。绿萝的香气与秋月的静谧,小桥与野径的蜿蜒曲折,共同营造出一幅宁静而富有生机的画面。最后,诗人想象着在这片山水之间,或许有仙人居住,表达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之美的深深赞叹。

整首诗通过对画作细节的细腻描绘,以及对自然景观的深情赞美,展现了诗人对于艺术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深刻感悟,同时也体现了元代文人对于山水画的独特审美情趣。

收录诗词(107)

于立(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题熊自得画丹岩图

混沌夜死元气裂,炼石穿丝补天缺。

谁将馀鞴鼓八风,一点元精铸明月。

顾兔飞上天,清光缺复圆。

嫦娥抱影空婵娟,一朝影落松风颠。

古佛庞眉两癯肩,筑室勘道来何年。

摩尼宝光照浊水,天花散落香炉烟。

溪上青山不知数,日日春风长兰杜。

褰衣便欲问真源,断猿疏雨青林暮。

松云仙人披锦袍,爽致写入猩猩毛。

一川晴霭动空碧,万壑翠气翻云涛。

手携绿绮琴,为子弹鸣皋。

金樽泻酒对山月,仙之人兮如可招。

仙之人兮如可招,汗漫与子同游遨。

形式: 古风

拥翠堂诗卷

幽人结屋江边住,俗声不到题诗处。

门前惟有树扶疏,檐间只许云来去。

落花如雨东风狂,绿阴满地春茫茫。

一声啼鸟惊梦破,翠屏浅印烟峰长。

海绡轻薄烟霏暝,空碧无痕湛清影。

天风吹落竽籁寒,岚光湿透衣裳冷。

我生已有遗世心,便欲长往穷幽寻。

微茫楼观不可到,云林冥冥苔碧深。

形式: 古风

赠松崖隐者

沧江之水清如空,长林沓嶂高巃嵷。

何人于此憩幽寂,白云满地迷行踪。

层崖苍苍如积雪,巨灵手擘芙蓉裂。

苍官须鬣老岁寒,地位清高两孤绝。

根蟠重阴神鬼会,节抱太始冰霜结。

上有六月天风声,下有百尺之玄冰。

门前夜半山月落,子规叫绝烟霏冥。

隐君此意人莫识,高比青松坚比石。

石上薜萝聊可衣,松根茯苓谁与食。

隐君隐君百不忧,子之于世知何求。

栋梁砥柱或见用,万牛回首如山丘。

形式: 古风

范宽小雪山

山人昔日住山中,山中酒熟蒲萄红。

山人醉卧呼不醒,浩荡十日吹天风。

梦驾天风度寥泬,贝阙珠宫互明灭。

玉龙千尺拥冰髯,手挹银河弄明月。

仙人劝我金屈卮,更吹白玉双参差。

东风琪树花如雪,千片万片凌空飞。

恍恍魂神逐烟雾,起来却蹋孤山路。

瑶华满地不堪拾,骑驴直上梅花墓。

范宽善画老有神,恍然见我梦中身。

烦君更向溪桥畔,为写当时踏雪人。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