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鉴

古鉴含灵气象和,蛟龙盘鼻护金波。

隐山道士未曾识,负局先生不敢磨。

曾向春窗分绰约,误回秋水照蹉跎。

世间纵有应难比,十斛明珠酬未多。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

翻译

古老的镜子蕴含着神秘的灵韵,蛟龙般的图案守护着金色的波纹。
深山中的道士从未见过这样的景象,负局先生也不敢轻易触碰它。
它曾在春天的窗户边展示过绰约风姿,却在秋天的水中映照出时光的蹉跎。
即便世间珍宝无数,恐怕也难以与之相比,即使价值连城的十斛明珠也不为过。

注释

古鉴:古老的镜子。
蛟龙盘鼻:描绘有蛟龙图案的镜子。
负局先生:可能指有身份或顾虑的人物。
绰约:形容姿态优美。
蹉跎:形容时光流逝,虚度光阴。
十斛明珠:极言珍宝之多,斛为古代容量单位。

鉴赏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鲍溶的《古鉴》,通过对一面古老神奇镜子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历史文化传承和个人才华的珍视与自豪。

“古鉴含灵气象和”,这里的“古鉴”指的是一面有着悠久历史的铜镜,通过“含灵气象和”四字,可以感受到这面镜子不仅仅是物质存在,更蕴含着某种超自然的力量,仿佛能够与天地相通。

接下来的“蛟龙盘鼻护金波”,则进一步描绘了这面古鉴的神奇景象。蛟龙通常在中国文化中代表着强大而神秘的力量,它们盘旋于镜鼻之上,守卫着那颗“金波”(可能是指镜子中心部分的装饰),增添了一份庄严与神圣。

然而,这样的奇珍并非每个人都能洞悉,“隐山道士未曾识,负局先生不敢磨”,这里的“隐山道士”和“负局先生”都是对特定人物或群体的指代。前者可能是指那些修炼于深山之中,对世间事物有着超然视角的人;后者则可能是指那些学富五车,却又谨慎不敢冒犯的人。两者都表明了对这面古鉴的敬畏之心,以及对于它所蕴含文化价值的尊重。

“曾向春窗分绰约,误回秋水照蹉跎”,这里则是诗人个人的情感流露。“春窗”和“秋水”都是常见的意象,但在此处,它们被用来描绘时间的流逝和个人对于过去记忆的追怀。诗人似乎是在回忆曾经与古鉴相处的时光,虽然现在已经是秋天,但是心中仍然停留在春日之美好。

最后,“世间纵有应难比,十斛明珠酬未多”,通过极尽夸张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对于这面古鉴的珍贵与无可比拟。十斛明珠,在当时是价值连城的宝物,用以比喻这面古鉴,显示出诗人对其价值的重视。

总体来说,这首《古鉴》通过精美绝伦的语言和丰富的想象,将一面普通的铜镜提升到了文化符号的高度,展现了诗人对于传统与个人才华的自信和赞美。

收录诗词(196)

鲍溶(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生卒年、籍贯不详,元和四年进士,是中唐时期的重要诗人。晚唐诗人、诗论家张为著《诗人主客图》,尊为“博解宏拔主”.将他与“广大教化主”白居易、“高古奥逸主”孟云卿、“清奇雅正主”李益、“清奇僻苦主”盂郊、“瑰奇美丽主”武元衡并列。为“六主”之一。宋代欧阳修、曾巩等对他的诗歌也颇为欣赏

  • 字:德源

相关古诗词

过薛舍人旧隐

寝门来哭夜,此月小祥初。

风意犹忆瑟,萤光乍近书。

墙蒿藏宿鸟,池月上钩鱼。

徒引相思泪,涓涓东逝馀。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鱼]韵

巫山怀古

十二峰峦斗翠微,石烟花雾犯容辉。

青春楚女妒云老,白日神人入梦稀。

银箭暗凋歌夜烛,珠泉频点舞时衣。

谁伤宋玉千年后,留得青山辨是非。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和淮南李相公夷简喜平淄青回军之作

横笛临吹发晓军,元戎幢节拂寒云。

搜山羽骑乘风引,下濑楼船背水分。

天际兽旗摇火燄,日前鱼甲动金文。

马毛不汗东方靖,行见萧何第一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文]韵

始见二毛

玄发迎忧光色阑,衰华因镜强相看。

百川赴海返潮易,一叶报秋归树难。

初弄藕丝牵欲断,又惊机素剪仍残。

颜生岂是光阴晚,余亦何人不自宽。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