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寄袁二丈

清风何处问吾庐,落日他乡泪满裾。

胡马频年为客计,塞鸿八月故人书。

白蘋江上共谁把,紫蕨山中好自锄。

只恐凌云称赋者,汉家久矣待相如。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鉴赏

这首《秋日寄袁二丈》是明代文学家宗臣所作,通过对秋日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远方友人的思念之情。

首联“清风何处问吾庐,落日他乡泪满裾”,以清风和落日为背景,营造出一种凄凉而深沉的氛围。清风似乎在询问诗人归宿何处,而落日则映照着诗人在他乡的泪水,满襟湿透,形象地表现了诗人远离家乡、身处异乡的孤独与哀愁。

颔联“胡马频年为客计,塞鸿八月故人书”,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感。胡马频繁地在外奔波,象征着诗人在外漂泊多年,而塞鸿(边塞的大雁)在八月带来了故人的书信,既寄托了诗人对故乡和亲朋的思念,也暗示了远方友人的关怀与慰藉。

颈联“白蘋江上共谁把,紫蕨山中好自锄”,转而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略带忧郁的画面。白蘋江畔,诗人独自一人,不知与谁共享这份宁静;紫蕨山中,诗人或许会找到一份自我安慰,但同时也流露出一种难以排遣的孤独感。

尾联“只恐凌云称赋者,汉家久矣待相如”则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才能的自信与期待。诗人担心自己无法像司马相如那样写出流传千古的佳作,同时也暗含了对朝廷重用贤才的渴望,希望自己的才华能够得到施展,为国家做出贡献。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生动的场景刻画,展现了诗人对远方友人的深切思念以及对自己命运的感慨,充满了浓郁的人文情怀和深沉的历史意识。

收录诗词(772)

宗臣(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南宋末年著名抗金名将宗泽后人。嘉靖二十九年进士,由刑部主事调吏部,以病归,筑室百花洲上,读书其中,后历吏部稽勋员外郎,杨继盛死,臣赙以金,为严嵩所恶,出为福建参议,以御倭寇功升福建提学副使,卒官。诗文主张复古,与李攀龙等齐名,为“嘉靖七子”(后七子)之一,散文《报刘一丈书》,对当时官场丑态有所揭露,著有《宗子相集》

  • 字:子相
  • 号:方城山人
  • 籍贯:兴化(今属江苏兴化)
  • 生卒年:1525~1560

相关古诗词

送施明府之萧山

马上秋风吹客缨,送君千里越中行。

芙蓉落日凭谁语,杨柳寒江非世情。

群盗羽书仍北向,频年将相议南征。

白云茂宰今看女,莫问飞凫向帝京。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二月三首(其一)

二月春华满凤城,万家杨柳共愁生。

烽高紫塞愁都护,诏下甘泉议北征。

昨日羁縻胡市马,西风萧瑟汉臣缨。

琼衣玉札殊恩泽,早把勋劳荅圣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二月三首(其二)

蓟门芳草满长衢,是处黄金不可无。

西入羽书三辅急,北方龙气七陵孤。

天王按剑思临塞,大将观兵岂备胡。

报主忧时今更切,敢将心事问江湖。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

二月三首(其三)

闻道元戎出帝畿,即看远道耀军威。

汉金百万朝通使,胡骑三千夜解围。

塞上烽烟何日定,山中麋鹿计全非。

由来天意高难问,徒自燕云滞客衣。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