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友人柬问螺阳风土

问俗竟如何,家家茅结庐。

有村皆种竹,无地不通车。

秉穗赓多稼,鸡豚乐比闾。

但令安作息,海宇即豳居。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鱼]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对家乡螺阳风土人情的细腻观察与赞美。首句“问俗竟如何”,以提问的方式引出对地方风俗的探索,随后通过“家家茅结庐”描绘出乡村的朴素风貌,展现出一种和谐宁静的生活状态。

接着,“有村皆种竹,无地不通车”两句,既展现了螺阳地区自然环境的丰富多样,也暗示了当地人民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以及交通的便利,预示着经济活动的繁荣。

“秉穗赓多稼,鸡豚乐比闾”则进一步描绘了农耕生活的场景,农民们在田间劳作,鸡豚在村落中自由奔跑,一派祥和欢乐的景象。这里的“比闾”不仅指邻里之间,也暗含了社会秩序的稳定与和谐。

最后,“但令安作息,海宇即豳居”表达了作者对于理想社会的向往,认为只要人们能够安居乐业,那么整个世界都将如同古代诗人所描述的淳朴、和谐的豳居一般美好。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作者对家乡风土人情的深情厚意,以及对理想社会的憧憬。

收录诗词(10)

陈书(桃源人)(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追怀刘壮肃公

忆昔甲申岁,法夷寇南瀛。

公自平发逆,久叹髀肉生。

英雄乘时势,系越更请缨。

四郊刁斗急,虎帐夜不惊。

胜败乃常事,深谋功竟成。

遂令彼金人,畏惧岳家兵。

莫云修武备,海岛便升平。

百年开草昧,政教未风行。

凶番赖以抚,田赋赖以清。

汽车行陆舟,电火不夜城。

顽民忽梗化,揭竿辍芸耕。

即为尧舜民,宁免租税征。

处士亦横议,时作不平鸣。

用夷以变夏,毋乃妄讥评。

斯人已不见,治绩犹分明。

创始畀后人,文献有馀荣。

斜日登大墩,古城址已倾。

岿然北门楼,寄我古今情。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铁砧山吊古

凭吊空山感百端,延平创业最艰难。

孤军地拓田横岛,上将身登韩信坛。

井水一泓冰雪冷,剑光万丈斗牛寒。

铁砧胜迹堪千古,想见英雄立马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

怀沈斯庵先生(其一)

西台晞发痛遗民,避地南瀛第一人。

浩劫馀生存硕果,空门垂老弃儒巾。

文风早被端由汝,天子虽尊不得臣。

孤岛田横无限恨,白头犹见海扬尘。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怀沈斯庵先生(其二)

书生无力挽银河,回首中原洒泪多。

甘作萍蓬标气节,独开草昧起弦歌。

蛮花犵鸟供吟咏,势宦权门脱网罗。

至竟馀生修净果,百年家国两蹉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歌]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