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分水岭有怀同志

前岁南过分水关,十月天晴花满山。

今年西度分水岭,九秋积雪浮寒影。

天时南北有常运,人事蹉跎发深省。

中原日夕狼虎多,游子出门行荷戈。

鲁儒抠衣蹈白刃,汴京洒血腥黄河。

东桥作郡夷门里,南原卧家犹未起。

石亭抱璞隐城市,凫塘买田归霅水。

有怀幽咄真自知,海内论心竟谁是。

春日淮南黄历留,丁丁伐木声相求。

此时谁遣不归去,梁令还家尚黑头。

形式: 古风

鉴赏

此诗《过分水岭有怀同志》由明代诗人朱应登所作,通过描绘两次经过分水岭的不同景象,以及对时局的感慨,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怀念和对国家命运的忧虑。

首句“前岁南过分水关,十月天晴花满山。”描绘了去年秋天诗人南行过分水关时,天气晴朗,山间花开满地的景象,营造出一种宁静而美好的氛围。接着,“今年西度分水岭,九秋积雪浮寒影。”转而描述今年秋天,诗人西行过岭,只见积雪覆盖,寒气袭人,与前年形成鲜明对比,暗示着时局的变迁和环境的恶劣。

“天时南北有常运,人事蹉跎发深省。”这两句揭示了自然与人事的循环更替,同时也引发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深刻思考。接下来,“中原日夕狼虎多,游子出门行荷戈。”直接点明了当时中原地区战乱频仍,游子们不得不手持武器,四处奔波,反映了动荡不安的时代背景。

“鲁儒抠衣蹈白刃,汴京洒血腥黄河。”进一步描绘了知识分子在战乱中的悲惨遭遇,以及汴京城内的血腥场面,展现了战争给社会带来的巨大破坏。随后,“东桥作郡夷门里,南原卧家犹未起。”描述了东部城市和南部乡村的荒凉景象,暗示了更多地区的衰败与荒废。

“石亭抱璞隐城市,凫塘买田归霅水。”这两句则转向个人的选择与隐逸,表达了诗人对于保持自我、远离尘嚣的向往。最后,“有怀幽咄真自知,海内论心竟谁是。”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对真正理解自己内心的人的渴望,以及在纷扰世间的孤独感。

“春日淮南黄历留,丁丁伐木声相求。”描绘了春天到来,诗人停留在淮南,听到伐木声,仿佛在呼唤着他归去。然而,“此时谁遣不归去,梁令还家尚黑头。”诗人反问,此时又有谁能阻止他不归去呢?即使回到家中,也已两鬓斑白,表达了对时光流逝、岁月无情的感慨。

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对当前战乱时代的忧虑,以及对未来归隐生活的向往,情感丰富,寓意深远,展现了诗人复杂的心境和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洞察。

收录诗词(120)

朱应登(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弘治十二年进士,除南京户部主事,历官陕西提学副使、云南参政。为人爽直,恃才傲物。诗宗盛唐,格调高古,与李梦阳、何景明并称十才子。有《凌溪集》

  • 字:升之
  • 号:凌溪
  • 籍贯:扬州府宝应
  • 生卒年:1477—1526

相关古诗词

和西涯阁老寄题黄鹤楼韵兼呈□凤山中丞

楼船浮空向空泊,坐对江楼咏孤鹤。

杲日晶晶目仍远,澄波淼淼心先廓。

大别曾闻神禹凿,洞庭彭蠡相联络。

夤缘七泽入溟海,控引群山俯飞阁。

飞阁西来千万峰,钧天九奏敞龙宫。

虚传云树书能达,实少桃源路可通。

灵洲处处闻芳杜,商舶时时乘便风。

风波岁月坐超忽,回首朱颜成老翁。

我生蹇劣惭时彦,踪迹天涯已强半。

春草幽忧泣楚累,秋风归思怀张翰。

支离岁月如转蓬,廿载斯楼巳三见。

感嘅长歌崔老篇,登临省识回仙面。

兹来景物尤绝奇,江水江花净如练。

报诗中丞兴不浅,更拟乘槎上霄汉。

形式: 古风

送姚惟宁出守

十月宜阳道,风烟忆旧游。

郡斋迎远岫,城郭带寒流。

楚俗民多俭,周田岁有秋。

居民忘帝力,惟解颂邦侯。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

胡马图

堕地非凡种,房星巳动天。

千金辞大宛,万里刷幽燕。

苜蓿花初满,关山月屡圆。

将军功□□,辛苦四蹄穿。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先]韵

恭陪郊祀(其一)

委佩祠官肃,扬旂法驾来。

仗移天穆穆,戟转雪皑皑。

皮弁观周礼,甘泉忆汉才。

小臣惭职守,随例得叨陪。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灰]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