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上别同方子公赋(其六)

年年负空箧,满贮不十金。

自知荷叶命,蓄水终难任。

抱牍苦不治,抱瓮苦不深。

安得清神药,止我狂华心。

苦吟终为病,不苦不成吟。

飞思入九渊,捃拾到虫禽。

闻说三天顶,别有无忧林。

何日陟其颠,洗耳听仙琴。

形式: 古风 押[侵]韵

鉴赏

这首诗是明代诗人袁宏道所作的《湖上别同方子公赋》组诗中的第六首。全诗以抒情为主,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慨和对理想境界的向往。

首句“年年负空箧,满贮不十金”描绘了诗人生活贫困、物质匮乏的现状,以“空箧”与“不十金”形成鲜明对比,流露出一种无奈与辛酸。接着,“自知荷叶命,蓄水终难任”进一步揭示了诗人如同荷叶般脆弱的命运,虽有蓄水之能,却难以承受生活的重压,暗含着对现实的无力感。

“抱牍苦不治,抱瓮苦不深”两句,通过“牍”(文书)与“瓮”(容器)的比喻,形象地表达了诗人面对繁杂事务与生活压力时的困扰与挣扎。“安得清神药,止我狂华心”则表达了诗人渴望得到心灵的慰藉与解脱,追求内心的平静与纯净。

“苦吟终为病,不苦不成吟”揭示了诗人创作的痛苦与执着,即使在痛苦中也能找到创作的源泉,体现了艺术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接下来,“飞思入九渊,捃拾到虫禽”展现了诗人丰富的想象力与对自然界的深刻观察,通过“飞思”与“九渊”、“虫禽”的结合,营造出一种超脱世俗、自由飞翔的艺术境界。

最后,“闻说三天顶,别有无忧林。何日陟其颠,洗耳听仙琴”表达了诗人对理想境界的向往与追求。在“三天顶”与“无忧林”这样的仙境中,诗人希望有一天能够达到,远离尘世的烦恼,倾听仙人的音乐,实现心灵的彻底解放与净化。

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生动,通过对日常生活与内心世界的细腻描绘,展现了诗人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收录诗词(1666)

袁宏道(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又字无学,又号六休。汉族。宏道在文学上反对“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风气,提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性灵说。与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并有才名,合称“公安三袁”

  • 字:中郎
  • 号:石公
  • 籍贯:荆州公安(今属湖北公安)
  • 生卒年:1568~1610

相关古诗词

湖上别同方子公赋(其七)

龙井饶甘泉,飞来富石骨。

苏桥十里风,胜果一天月。

钱祠无佳处,一片好石碣。

孤山旧亭子,凉荫满林樾。

一年一桃花,一岁一白发。

南高看云生,比高见日没。

楚人无羽毛,能得几游越。

形式: 古风 押[月]韵

舟中寄江进之得珠帘字(其一)

一月探会稽,二月了西湖。

五日登西目,十日瞰天都。

醉中逢山神,长笑捋其须。

渴饮仙人浆,寒分王女襦。

奚囊虽小狭,所贮尽奇珠。

世无售珠人,欲开复踟蹰。

前者道新安,有客貌类胡。

发箧玩三日,略以宝其肤。

具眼非无人,要与慧眼殊。

持此试江郎,江郎售也无。

形式: 古风 押[虞]韵

舟中寄江进之得珠帘字(其二)

一病袁小安,五载江犹淹。

宦味朝朝尽,乡思刻刻添。

有愁到眉棱,无工削爪尖。

枕书调倦眼,照影镊霜髯。

东斋草满径,西堂灰一帘。

鼠子溺书箧,侍儿匿牙签。

少妇乞画眉,双腕痛花佥。

管城头转秃,空闺笑无盐。

俗吏貌态工,末世礼法严。

饶他潘与陶,风流岂得兼。

形式: 古风 押[盐]韵

过吴戏柬江进之

少年作客时,浸浸慕若长。

干旄络长衢,一呵已神往。

前者为吴令,始复羡游客。

觉彼白衫宽,恨我腰带窄。

今日过吴下,客来官已了。

从头细忖量,客比官较好。

客是一尺雪,官是一窟尘。

欲得客兼势,同年作王人。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