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是北宋时期文学家张元干的作品,名为《次韵钱申伯游东山既归述怀之章》。从内容来看,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刻感受和内心世界的独特体验。
"山人不省大明宫,怀昔幽寻自改容。" 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在大自然中漫步时,对于过去历史遗迹的淡漠以及个人情感的转变。诗人称自己为“山人”,显得与世隔绝,而“不省”则是对过去荣华的淡忘,反而寻找着内心世界的幽静,自我修养。
"庐阜东西二林寺,钱塘南北两高峰。" 这两句描绘了诗人游览的地理环境,"庐阜"指的是山势起伏的景象,而“东西二林寺”则是具体的地标。"钱塘"应指今浙江杭州一带的钱塘江,而"南北两高峰"则是对自然景观的美化。
"百年有尽云归壑,万事无边月挂松。" 这两句诗表达了时间流逝和宇宙永恒的哲理。"百年"意味着世间一切都有尽头,而"云归壑"则是自然景观的一种写实,也象征着物是人非的无常。而"万事"指的是世间纷扰复杂的事情,"月挂松"则给人以静谧和永恒的感觉。
"满院苍苔重到日,秋光欲滴向人浓。" 最后两句描绘了一幅秋景图。在这里,“满院苍苔”是对庭院中杂草丛生场景的细腻刻画,而“重到日”则是时间感的渲染,表现出诗人对于时光流逝的深切感受。"秋光欲滴向人浓"则是将秋天特有的明朗而柔和的阳光形象化,强调了景物与心灵之间的对话。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无常、历史沧桑以及个人情感变化的深刻体悟。同时,诗中也流露出诗人对于宁静生活和精神寄托的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