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困虽有舌吾安用,贫到无锥乐更深。
百岁难逃少壮老,多思何益去来今。
弈秋岂必长先手,画史谁知独苦心。
一枕春宵方化蝶,三竿朝日又鸣禽。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孙应时的作品,表达了诗人在困顿中保持乐观态度和对生命无常的深刻感悟。诗人通过自嘲“困虽有舌吾安用”,表现出在贫穷困境中的超然心态,尽管没有能力改变现状,但仍能找到内心的平静与快乐。"贫到无锥乐更深"则进一步强调了这种精神状态。
接着,“百岁难逃少壮老,多思何益去来今”两句,从生命的角度出发,反思时间流逝和人生的短暂,表达了对未来和过去过多思考无益的豁达观点。诗人鼓励自己要活在当下,不必为无法改变的事实而纠结。
“弈秋岂必长先手,画史谁知独苦心”两句,则是诗人借用弈(围棋)和画史的比喻,表达了个人才华与努力不被世人理解的感慨。即使是在秋天这样一个收获的时候,也可能无法如愿地展现自己的才能,而这个过程中所承受的心灵苦楚,只有自己明白。
最后两句“一枕春宵方化蝶,三竿朝日又鸣禽”则描绘了诗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情景。一夜之间,春天的阳光温暖中,一只蛾已变成蝴蝶;清晨的三点钟,鸟儿们开始歌唱。这些生动的自然画面,象征着生命力的旺盛和诗人内心世界的丰富多彩。
整首诗通过对个人境遇的自我解读与对生命哲理的深刻领悟,展现了诗人超脱于世俗纷争之外、达观于自然之中的高远情怀。
不详
鹊为晚晴喜,山如秋夜凉。
蝉声起竽瑟,云影散牛羊。
神理应难昧,民忧得自康。
平生蔬笋腹,不厌宿僧房。
水静回风度,天晴落日酣。
因随渔子艇,得憩野僧庵。
独饮不成醉,高怀无与谈。
微吟夜寥阒,一睡极清甘。
海风吹月动苍茫,欲往从君道路长。
羁羽沈鳞徒影响,秋鸿社燕各炎凉。
纷纷忍逐尘埃尽,落落犹期日月光。
想得清吟散愁独,书来金薤剪琳琅。
万里锦官城,经年托友生。
笑谈元不数,心迹故难并。
别酒梅花粲,追途江月明。
书来犹缱绻,三叹故人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