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宝谟挽诗(其二)

泸江鲛夜泣,柳庙鹤秋飞。

零露伤兰颖,凄风撼王徽。

焄蒿恍兮惚,精爽是邪非。

岂必存亡问,吾知全以归。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微]韵

翻译

泸江夜晚鲛人哭泣,柳庙秋日白鹤飞翔。
露水打湿了兰花叶片,凄冷的风摇动王者的牌位。
焚烧艾蒿的烟雾迷离,精神是否还在?
何必追问生死之事,我已明了,最终会安然回归。

注释

泸江:指泸水,古代地名,这里可能象征着逝去的时光或哀愁之地。
鲛:传说中能泣出珠泪的海中生物,象征悲伤。
柳庙:柳树下的庙宇,可能代表祭奠或怀念的场所。
凄风:寒冷刺骨的风,象征悲凉的气氛。
王徽:可能指代君王或重要人物的牌位。
焄蒿:艾蒿,用于祭祀或驱邪的植物。
恍兮惚:形容迷离恍惚的状态。
精爽:精神、魂魄。
岂必:何必,何必一定要。
存亡:生存与死亡。
全以归:完整无缺地回归,可能指灵魂的归宿。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魏了翁所作的挽诗第二首,题为《王宝谟挽诗》。诗中描绘了泸江夜晚的悲伤氛围,鲛鱼似乎在哭泣,而柳庙中的鹤在秋风中孤独飞翔。"零露伤兰颖"表达了对逝者如兰花般高洁品质的哀悼,"凄风撼王徽"则象征着亡者的灵魂在凄冷的风中飘摇。"焄蒿恍兮惚,精爽是邪非"运用了模糊的意象,暗示了对生死玄妙的思考,不确定亡者的精神是否还在世间。最后两句"岂必存亡问,吾知全以归"表达了诗人对生死的理解,认为即使人已逝去,但精神或有所归宿,不必过于追问生死之谜。

整体来看,这首诗情感深沉,通过对自然景象和象征手法的运用,表达了对故人的怀念和对生死哲理的探索,展现了宋代理学家的哲学思考。

收录诗词(1076)

魏了翁(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南宋著名理学家、思想家、大臣。嘉熙元年(1237年)卒,年六十,赠太师、秦国公,谥文靖。反对佛、老“无欲”之说,认为圣贤只言“寡欲”不言“无欲”,指出“虚无,道之害也”。推崇朱熹理学,但也怀疑朱注各经是否完全可靠。提出“心者人之太极,而人心已又为天地之太极”,强调“心”的作用,又和陆九渊接近。能诗词,善属文,其词语意高旷,风格或清丽,或悲壮。著有《鹤山全集》、《九经要义》、《古今考》、《经史杂钞》、《师友雅言》等,词有《鹤山长短句》

  • 字:华父
  • 号:鹤山
  • 籍贯:邛州蒲江(今属四川)
  • 生卒年:1178年—1237年

相关古诗词

王宝谟挽诗(其一)

宁怀会稽绶,不遗帝城书。

仕止四千石,年开八秩初。

倾囷除旱魃,防岸免民鱼。

欲识恩田广,衔哀到小胥。

形式: 五言律诗 押[鱼]韵

王总卿生日(其二)

浮云䆉稏卷晴畴,一目天隅尽好秋。

路有醉人挑袯襫,边无嘶马趁兜鍪。

开张叶气凭弧矢,收拾丰年报冕旒。

小小经纶已如此,不应留滞古梁州。

形式: 古风 押[尤]韵

王总卿生日(其一)

上到青天更上头,蜀人犹记旧星轺。

安弦在昔犹危柱,挂壁于今倚大弨。

棠树留春便野茇,桂花和月引仙瓢。

风云不隔连天栈,门户三槐拂绛霄。

形式: 古风 押[萧]韵

计处士挽诗

我之外王父,早岁识殷州。

落落双蓬鬓,萧萧一衲裘。

天时四不出,人事百无忧。

事业虽亡试,全归閟一丘。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