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砺

一砺二砺至万砺,盟执牛耳血为誓。

灵台空莹白于秋,彻底不生乖戾气。

眦裂齿碎志恳恳,貉之天性宁踰汶。

我生一双霹雳手,终碎此虏为齑粉。

天平地成风俗淳,一统永歌胡无人。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是宋末元初诗人郑思肖所作的《三砺》。诗中以“砺”为象征,表达了一种坚韧不拔、誓死捍卫国家尊严的决心。

首句“一砺二砺至万砺”,以“砺”比喻磨练与坚持,从一砺到万砺,展现了诗人对理想追求的不懈努力和坚定意志。接着“盟执牛耳血为誓”,通过盟约与牛耳的象征,强调了誓言的庄严与决心,愿意以鲜血为誓,维护正义与和平。

“灵台空莹白于秋,彻底不生乖戾气。”这两句描绘了内心的纯净与坚定,如同秋天的天空一般清澈,没有任何邪恶或偏激的情绪存在,表达了诗人内心的纯净与正直。

“眦裂齿碎志恳恳,貉之天性宁踰汶。”这里以“貉”自比,表示自己即使面临巨大的困难与挑战,也绝不妥协,坚守自己的本性和信念,如同貉这种动物的天性一样,宁可越过汶水,也不放弃自己的原则。

“我生一双霹雳手,终碎此虏为齑粉。”诗人自比为拥有雷霆之力的手,决心粉碎敌人,将其化为尘埃,表达了强烈的复仇与胜利的决心。

最后,“天平地成风俗淳,一统永歌胡无人。”这两句展望了一个和平统一、风俗淳朴的社会景象,表达了诗人对于国家统一与和平的美好愿景,希望永远不再有外族入侵的歌声。

整首诗通过“砺”的象征,以及对内心纯净、坚定意志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国家、民族的深厚情感和强烈的责任感,同时也寄托了对于和平统一社会的美好向往。

收录诗词(403)

郑思肖(宋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画家。原名不详,宋亡后改名思肖,因肖是宋朝国姓赵的组成部分。表示不忘故国;号所南,日常坐卧,要向南背北。亦自称菊山后人、景定诗人、三外野人、三外老夫等。曾以太学上舍生应博学鸿词试。元军南侵时,曾向朝廷献抵御之策,未被采纳。后客居吴下,寄食报国寺。擅长作墨兰,花叶萧疏而不画根土,意寓宋土地已被掠夺。有诗集《心史》、《郑所南先生文集》、《所南翁一百二十图诗集》等

  • 字:忆翁
  • 籍贯:连江(今属福建)
  • 生卒年:1241~1318

相关古诗词

九日

眼见今朝菊又黄,双扉渍泪唁凄凉。

峥嵘岁月精神发,磅礴乾坤意气狂。

新雁来时芳草死,归鸿尽处暮云长。

后年箭主当回跸,始信山河再属唐。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菊花歌

太极之髓日之精,生出天地秋风身。

万木摇落百草死,正色与秋争光明。

背时独立抱寂寞,心香贞烈透寥廓。

至死不变英气多,举头南山高嵯峨。

形式: 古风

四砺二首(其一)

壮怀宁久淹,藏六暂穷櫩。

道病人相食,时危笔不铦。

哭衰愁里命,笑粲醉中髯。

清怪每如是,从教俗士嫌。

形式: 五言律诗 押[盐]韵

四砺二首(其二)

说杀说不醒,世人良可叹。

欣欣从北俗,往往弃南冠。

毒露沾肤烂,尖风破骨寒。

愿身化作剑,飞去斩楼兰。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