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以沉痛的笔触描绘了社会底层人民在苛政下的苦难生活。首联“津渡坊场税法新,愁闻竭泽取枯鳞”开篇即点明了赋税之重,如同“竭泽而渔”,让百姓苦不堪言。接着,“卖儿帖妇宜难久,恒舞酣歌恐不仁”两句,通过对比手法,揭示出统治者与普通民众之间的巨大反差,前者歌舞升平,后者却为生存挣扎,难以长久。中间部分“岁币黄金催上供,围城白骨渐生燐”进一步揭露了朝廷对地方的剥削,以及战争带来的惨烈景象。最后,“橘中偪仄无多地,空算输赢到玉尘”则表达了对统治者只顾眼前利益,不顾民生疾苦的讽刺,暗示了社会矛盾的尖锐和潜在的危机。整体而言,此诗深刻反映了清代社会的某些现实问题,具有强烈的社会批判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