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吟五首(其五)

渊明年十九,谢公破苻坚。

此时尚可为,未及出仕年。

太傅一丘志,永言负东山。

道子国宝辈,日趣晋祚迁。

参军与百里,黾勉一纪间。

典午竟已矣,于兹遂归田。

至今会心人,仰高醉中言。

形式: 古风

翻译

渊明十九岁那年,谢安击败了苻坚。
这个年纪还可以有所作为,但还没到出仕的时候。
太傅的志向如山丘般坚定,他常言不愿出仕,只想隐居东山。
像王献之那样的才子,每天都期待着晋朝的国运变迁。
参军和百里,他们在十年间努力奋斗。
到了司马德宗的时代终成过去,渊明于是选择归隐田园。
直到今天,还有人能理解他的心意,从他的醉话中感受他的高尚情操。

注释

渊明:陶渊明,东晋诗人。
谢公:谢安,东晋名臣。
苻坚:前秦君主,被谢安击败。
出仕:出仕做官。
太傅:古代官职,指陶渊明曾担任的抚军将军。
东山:指陶渊明隐居的地方。
国宝辈:形容才华出众的人。
晋祚:晋朝的国运。
参军:古代官职。
百里:古代官职。
黾勉:勤勉努力。
典午:指司马德宗,因其年号为‘元帝’,‘元’在古汉语中有‘正’之意。
归田:归隐田园。
会心人:理解、共鸣的人。
高醉:陶渊明饮酒后的状态,表示其高尚人格。

鉴赏

这首诗是宋末元初的文学家方回所作,属于五言绝句。诗人通过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感受,抒发了自己对时局的看法以及个人抱负未得以施展的无奈。

"渊明年十九,谢公破苻坚。" 这两句开篇即点出历史事件,表明时间背景,同时也反映出诗人对英雄事迹的仰慕之情。"此时尚可为,未及出仕年。" 诗人表达了自己年轻有为却因时局所逼而未能施展抱负的遗憾。

"太傅一丘志,永言负东山。" 这里诗人提到的是历史上的忠臣烈士,他们的气节和理想得以实现,这对比之下,诗人的内心更添几分感慨。

"道子国宝辈,日趣晋祚迁。" 此处诗人似乎在反思朝代兴衰,国家命运的变迁,对于个人而言,无力回天的无奈感油然而生。

"参军与百里,黾勉一纪间。典午竟已矣,于兹遂归田。" 诗人此时已经步入中年,历经世事沧桑,对于仕途之路感到心灰意冷,最终选择了隐退的生活。

"至今会心人,仰高醉中言。" 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知音难求的感慨,以及在酒精的刺激下,抒发自己平日里所积累的情感和思考。

整首诗通过诗人的自述和历史事件的引用,展现了个人理想与时代变迁之间的矛盾,以及对知己难求的无奈。语言简洁而富有韵味,每个字句都承载着深厚的情感和哲思,是一首值得细细品味的佳作。

收录诗词(2864)

方回(宋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幼孤,从叔父学。宋理宗景定三年进士。初媚贾似道,似道败,又上十可斩之疏。后官知严州,以城降元,为建德路总管。寻罢归,遂肆意于诗。有《桐江集》、《续古今考》,又选唐宋以来律诗,为《瀛奎律髓》

  • 字:万里
  • 号:虚谷
  • 籍贯:宋元间徽州歙县
  • 生卒年:1227—1307

相关古诗词

醉吟五首(其四)

窃评先民诗,尚复有长短。

后进与兹事,我意终不满。

语言岂不工,良欠旨意远。

音节混淫哇,气习泥季晚。

顾于五柳公,独左为刘袒。

异哉晋宋间,有此昭华管。

日以酒酹之,一□或百返。

形式: 古风

醉吟五首(其三)

有兴云不亡,谓昼无夜时。

达人悟兹理,何用浪自悲。

姬周过八百,再传嬴秦萎。

彭殇共一尽,脩短何议为。

屋角鸭脚树,开户閒观之。

昨者见生叶,丹实今离离。

老夫欲不饮,奈何霜鬓催。

形式: 古风

醉吟五首(其二)

去年所见人,今年忽无之。

何况六十年,追忆童儿时。

三皇及五帝,安在尧与羲。

谓古有不死,学仙真愚痴。

崇高易深拱,丧乱难前知。

气力傥可恃,不歌阴陵骓。

吾手幸未废,杯来何不持。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醉吟五首(其一)

积金至充栋,量珠动论斗。

甚者爱玩具,日夕不离手。

匪德身不保,徒为他人守。

吾尝蓄万书,田亦殖数亩。

一旦忽破散,此事悟已久。

醉卧一衾外,馀皆非我有。

无钱不必忧,有钱即沽酒。

形式: 古风 押[有]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