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寺门长带碧云开,过雨松花欲掩苔。
江上峰青人不见,石头路滑我重来。
依然花笑曾相识,微觉经声未净哀。
贪近危栏凭夜色,打崖足底海潮回。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梦中游历寺庙后的所见所感。首句"寺门长带碧云开",写出了寺庙大门处云雾缭绕的景象,显得清新宁静。"过雨松花欲掩苔",暗示雨后松花的洁白与苔藓的翠绿交织,富有生机。
"江上峰青人不见",描绘出江面上峰峦叠嶂,而人迹罕至,增添了神秘和空寂的氛围。"石头路滑我重来",表达了诗人对再次造访此地的执着与回味。
"依然花笑曾相识",运用拟人手法,赋予花朵以情感,表达诗人对旧识之花的亲切感。"微觉经声未净哀",则通过听觉,传达出诵经声中蕴含的淡淡哀愁,可能源于对现实与梦境的对比。
最后两句"贪近危栏凭夜色,打崖足底海潮回",诗人靠近栏杆,沉浸于夜晚的静谧,感受到海潮的声音仿佛从崖底传来,展现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意境。
整体来看,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梦境中的寺庙景色,融合了自然景观与内心感受,展现了诗人的情感世界和对生活的独特体验。
不详
诗人。复志、焦庵,家藏元代吴镇所画《苍虬图》,因以名阁,自称苍虬居士,状元陈沆曾孙。光绪二十九年进士,官至都察院广东监察御史,入民国,筑室杭州小南湖,以遗老自居,后曾参与张勋复辟、伪满组织等。书学苏东坡,画学宋元人。其诗工写景,能自造境界,是近代宋派诗的后起名家,与陈三立、陈衍齐名,时称海内三陈
晋公早许济时才,少主恩缘数世来。
跋扈强藩能驾驭,艰难天宪复昭回。
六年行意身何憾,万死投荒世可哀。
莫诮平泉犹未达,我心陵谷尚难灰。
孤臣头白醉钧天,莲炬金杯照夜筵。
问答玉音犹在耳,凄迷春梦已如烟。
肆奸桧贼终遗臭,僭号昌奴岂自全。
二十年来家国事,伤心成就一胡铨。
钟楼斜倚山一角,势成注坡千丈落。
其下诸峰尽培塿,划开天镜天如削。
新霜点树叠云锦,绝顶僧巢飞鸟托。
大笔天然斧劈皴,沉吟欲画知无因。
安得清湘瞎尊者,山门来作鸣钟人。
通明玉殿望沉沉,犹有孤花照夕阴。
风露可添惟素泪,胭脂难画是秋心。
云罗重叠衣成缟,月地凄迷院更深。
春睡几时惊梦断,不堪还续断肠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