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姑苏张氏园二首(其一)

郭内名园旧所闻,扶携老稚及良辰。

重重碧树深留客,一一华堂极可人。

绿暗池塘初破夏,清和时节尚关春。

凭谁说与沧浪水,早晚芒鞋去问津。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真]韵

翻译

我曾听说城内的名园,趁着好时光带着家人前往。
茂密的碧绿树木深深挽留游人,一座座华丽的厅堂让人感到舒适宜人。
绿色的池塘刚刚迎来初夏,清新的季节还残留着春天的气息。
谁能告诉我那沧浪之水,何时能穿着草鞋去探寻它的源头。

注释

郭内:城内。
名园:著名的园林。
扶携:带领,携带。
老稚:老人和小孩。
良辰:好时光。
重重:层层叠叠。
碧树:翠绿的树木。
深留客:长久地挽留客人。
一一:一座座。
华堂:华丽的大厅。
极可人:非常吸引人。
绿暗:绿色浓郁。
池塘:水池。
初破夏:刚刚进入夏季。
清和:清新和煦。
尚关春:仍有春天的感觉。
凭谁:谁能。
沧浪水:传说中的沧浪之水(可能象征隐逸或远方)。
早晚:早晚有一天。
芒鞋:草鞋,象征简朴生活。
问津:询问道路,寻求答案。

鉴赏

这首宋诗描绘了诗人曾几游历姑苏张氏园的所见所感。首句“郭内名园旧所闻”点出诗人对这座园林有所耳闻,而今得以亲临,倍感欣喜。次句“扶携老稚及良辰”则展现出家庭和睦,老少一同出游的温馨场景,抓住了美好的时光。

“重重碧树深留客”写出了园中树木繁茂,环境幽深,让人流连忘返。接下来,“一一华堂极可人”描述了华丽的厅堂给人以舒适宜人的感觉,显示出主人的品味和园艺的精致。

“绿暗池塘初破夏,清和时节尚关春”两句通过描绘池塘新绿和气候宜人的春天余韵,展现了园子生机勃勃的景象,时间仿佛在这一瞬间交错。

最后,诗人借“凭谁说与沧浪水,早晚芒鞋去问津”表达了对自然的向往和隐逸生活的渴望,希望有一天能如渔者般轻装简行,探寻那宁静的世外桃源。

整体来看,这首诗语言流畅,情景交融,既赞美了园林的美景,也寓含了诗人的情感寄托,体现了宋诗的婉约之美。

收录诗词(614)

曾几(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自号茶山居士。徙居河南府(今河南洛阳)。历任江西、浙西提刑、秘书少监、礼部侍郎。学识渊博,勤于政事。他的学生陆游替他作《墓志铭》,称他“治经学道之余,发于文章,雅正纯粹,而诗尤工。”后人将其列入江西诗派。其诗多属抒情遣兴、唱酬题赠之作,闲雅清淡。五、七言律诗讲究对仗自然,气韵疏畅。古体如《赠空上人》,近体诗如《南山除夜》等,均见功力。所著《易释象》及文集已佚。《四库全书》有《茶山集》8卷,辑自《永乐大典》

  • 字:吉甫
  • 籍贯:其先赣州(今江西赣县)
  • 生卒年:1085--1166

相关古诗词

游虎丘

谁能竟日把书看,荡桨扶筇十里间。

未办深藏豹林谷,不妨时到虎丘山。

秋来千顷境绝丽,老矣北窗人极闲。

忽见题名在尘壁,馀生那得许坚顽。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游虎丘寺

重游吴子国,又入虎丘山。

长日挽人住,好风将我还。

儿童陪胜践,长老记衰颜。

无复尹和靖,西庵空掩关。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删]韵

登玉霄亭

老荷君恩付赤城,瘦筇扶上玉霄亭。

悬知地接溟溟海,坐见天横两两星。

作赋兴公虚想像,谪官司户实飘零。

衰翁何幸分符竹,一览东吴未了青。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青]韵

登扬州郡圃小金山遥碧亭

绝岛浸中零,飞来枣叶轻。

碧天围斗野,红日下芜城。

山作脩眉翠,人添老眼明。

园林多胜地,独爱小峥嵘。

形式: 五言律诗 押[庚]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