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寇警

躏蹂已见十年间,捲席无人慰圣颜。

纸底孙吴非大将,槛中豺虎纵依山。

尚方赐玦归何益,浪子从军逝不还。

楚尾蜀头今告急,画江为守便长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删]韵

鉴赏

这首诗《闻寇警》由明代诗人陈是集所作,通过其深沉的笔触,描绘了边疆警报传来时的紧张局势与深刻忧虑。

首联“躏蹂已见十年间,捲席无人慰圣颜”,开篇即以“十年”这一时间跨度,暗示边疆战事的长期持续,以及朝廷对边防的关注与担忧。其中,“捲席无人慰圣颜”一句,形象地描绘了在战乱中,朝廷无法派遣使者慰问前线将士的无奈与悲凉,凸显出战争给国家带来的沉重负担和对君主的深切关怀。

颔联“纸底孙吴非大将,槛中豺虎纵依山”,运用典故,借孙膑与吴起两位古代军事家之名,暗喻当前缺乏真正的军事领袖,暗示朝廷在选拔将领上的失误,同时也讽刺了那些虽身居高位却无能为力的官员,如同被囚禁于槛中的豺虎,只能徒然依附山林,无力改变战局。

颈联“尚方赐玦归何益,浪子从军逝不还”,进一步揭示了朝廷在面对战事时的无奈与矛盾。尚方赐玦,本意为激励将士,但实际上却难以挽回战局,甚至可能加剧士兵的伤亡。而“浪子从军”则反映了那些原本并不适合从军的年轻人被迫参战,最终未能归来,表达了对无辜牺牲者的哀悼与对战争残酷性的深刻反思。

尾联“楚尾蜀头今告急,画江为守便长关”,点明了当前边疆的紧急状况,楚尾蜀头两地告急,意味着战事已经蔓延至更广阔的区域。同时,提出“画江为守”的策略,即以长江作为防线,试图阻止敌人的进一步侵扰。然而,这样的策略是否能够有效,又是否能长久维持,都充满了不确定性,体现了诗人对国家安危的深切忧虑。

综上所述,《闻寇警》不仅展现了诗人对边疆战事的深切关注和忧虑,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战争残酷性和国家治理的深刻反思。通过丰富的历史典故和生动的比喻,诗人巧妙地传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关切之情,以及对和平稳定的渴望。

收录诗词(115)

陈是集(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正月十三日同陈路若饮伍国开年兄寓中赏雪分得枝字

瑞色缤纷遍九逵,长安信是不争时。

飞飞柳絮从空舞,朵朵梅花欲压枝。

匝地自然滋霈泽,假山犹尔露嵚崎。

吾乡椰浆差相似,入酒赓吟沁着脾。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赏雪花分得青字

吹起春风若有馨,指工妙处擅丹青。

瀛洲胜地曾闻种,西子妆馀或起灵。

幸入筵间供啸咏,犹强枝上自飘零。

安知一部天香色,不是冰魂所合形。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青]韵

狱中有感(其一)

天遇如此宁复歔,劝儿休读制科书。

愤来欲碎渔阳响,憔绝同吟泽畔馀。

聊复钟情怜病妾,偶将坐隐当安车。

雄心未忍空抛却,志怪齐谐尚猎渔。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狱中有感(其二)

远来何事使人歔,今日邹阳已上书。

苦节一生非业债,清名两字或冤馀。

摩编自可招人妒,下楗翻多载鬼车。

石出是时将策定,莼鲈吾适问樵渔。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