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吴希周百蝶图

滕王图拓旧知名,道子挥毫倍有情。

缃帙风翻双翅健,草堂衣拂六铢轻。

分来蔬叶都疑梦,幻出金泥欲化生。

不解凡胎经几脱,笔花香霭墨池清。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鉴赏

此诗《题吴希周百蝶图》由清代诗人郑用鉴所作,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百蝶图。诗中以滕王阁与吴道子的典故开篇,巧妙地将历史人物与艺术创作相联系,表达了对吴希周画技的高度赞赏。

“滕王图拓旧知名,道子挥毫倍有情。” 开篇即点明了滕王阁与吴道子的典故,滕王阁是古代文人墨客聚会之地,而吴道子则是唐代著名的画家,此处借以赞颂吴希周的画艺如同历史上的大师一般,令人称道。同时,“倍有情”三字则强调了吴希周在创作时的情感投入,使得作品更加生动感人。

“缃帙风翻双翅健,草堂衣拂六铢轻。” 这两句进一步描绘了蝴蝶在画面中的动态美。蝴蝶翅膀在微风中轻轻翻动,展现出其生命力的强健;而“草堂衣拂六铢轻”则通过比喻,形象地表现了蝴蝶轻盈的姿态,仿佛它们在草堂的衣袖间翩翩起舞。

“分来蔬叶都疑梦,幻出金泥欲化生。” 此处诗人运用了丰富的想象力,将蔬叶与金泥相结合,既展现了画面中植物的生机勃勃,又暗示了蝴蝶化生的神秘色彩,增加了作品的梦幻感和艺术魅力。

“不解凡胎经几脱,笔花香霭墨池清。” 最后两句是对吴希周画技的极高评价。诗人认为,吴希周的画作仿佛超越了凡俗,达到了一种超脱的境界。笔下的花朵散发香气,墨池中也弥漫着清新之气,这不仅是对画作本身的高度赞美,也是对艺术家高超技艺的认可。

整首诗通过对百蝶图的细腻描绘和高度赞扬,不仅展现了吴希周精湛的绘画技巧,也体现了诗人对艺术的深刻理解和欣赏。

收录诗词(23)

郑用鉴(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桐船行

永嘉城头角声咽,大星坠地光不灭。

白头老母望儿归,不见桐船泪垂血。

桐船轻疾如游龙,将军百战多威风。

不知乃由阿母训,不杀贼归母须愠。

桐船昨出时,别母换征衣。

祇言儿向闽中去,那知陷入鲸鲲围。

鲸鲲日伏台澎侧,闽中将吏谁敢击。

幕府闻得桐船来,火急军书催赴敌。

将军之来非出师,国家有事安得辞。

贻书中丞誓必死,要令大节千秋知。

天茫茫,波浩浩,吹桐船,落贼岛。

矢石既尽壮士亡,将军挺立神不挠。

大呼狂贼速杀我,群丑投戈拥公坐。

抉伤且学鲁臧坚,捐躯夙志今朝果。

圣主酬忠礼数全,可怜谰语尚纷然。

果然不出将军料,诬作哥舒语浪传。

有卒潜逃自贼垒,自言亲见将军死。

话到蛟龙食魄时,阿母闻之悲不止。

母勿哭,母教儿杀贼,儿死身不辱。

桐船虽败鬼犹雄,森森直节谁能同,便是龙门百尺桐。

形式: 古风

台湾三仁诗

台湾净扫无风尘,天子下诏褒三仁。

三仁何姓氏,一为寿同春,淡水县丞老幕宾。

丞亡摄官克复城,出兵剿贼死贼营。

其一岭南客,国子生。

寓彰化,纠义民,其姓李氏乔基名。

守鹿仔港有成绩,战牛马庄终殒身。

同时见此二义士,一弱女子尤绝伦。

满姑年十七,父曰刘郡丞。

贼先执丞次胁姑,姑不受辱泣且嗔。

蹈河不死骂益烈,白璧虽碎声铮铮。

是三人者微且轻,非将非吏非守臣。

身虽死义,分甘沉沦。

幸遇天子大圣明,幽遐必瞩,名教是敦,曰此三人纵疏贱,磊落大节宜吊旌。

诏建祠宫,楹桷维新。有司岁时,祀以特牲。

为问蚁贼起事辰,士民奔走,妇女被掠,何无一人能及此三人。

吁嗟乎,人人且有忠孝情,盍至三仁祠下一听天子命祀之恩纶。

形式: 古风

寄怀吕幼连参军兆璜

二月桃花取醉宵,锦筵笙管促征桡。

事如晓梦无留影,情似春波有暗潮。

沧海屯田佐充国,山城禅悦泠参寥。

鸳雏飞散黄鹂晚,万里寒天急暮雕。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萧]韵

和张芗田大令鸿书追忆词用渔洋山人秋柳韵(其一)

飘泊东风黯醉魂,才人新怨赋长门。

花移别馆莺无力,泥落空梁燕有痕。

芳草已迷柳杨渡,扁舟何处苧萝村。

梨云庭院深如海,悽绝萧郎莫更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元]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