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秋夜不寐》(其十六)由明代诗人孙传庭所作,展现了诗人对人生、世事和自我情感的深刻思考。
首句“归卧真?与世恬”,开篇即以疑问句式,表达出诗人对于归隐生活的态度,与世无争,追求内心的平静。接着,“秋宵凄冷未须嫌”一句,描绘了秋夜的寒冷,但诗人并未因此感到不适,反而是将其视为自然的一部分,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环境的接纳与适应。
“有愁自觉风霜苦,申旦安知睡梦甜。”这两句通过对比愁苦与安逸,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生活的复杂感受。在清醒时,面对人生的艰难与挑战,愁苦如同严冬的风霜;而在梦中,却能暂时忘却烦恼,享受片刻的宁静与甜蜜。这种对比,既反映了诗人对现实的无奈,也流露出对理想状态的向往。
“世上沧桑俄顷易,古来仕隐几人兼。”这两句揭示了世事无常,古今以来,能够兼顾仕途与隐居的人寥寥无几。诗人在此表达了对人生选择的深思,以及对理想与现实之间矛盾的感慨。
最后,“江湖魏阙俱多得,独把行藏夜夜占。”江湖与朝廷,是诗人可能追求的两种生活方式。他在这里说,这两种选择都有其价值,但自己却在夜晚反复思考,犹豫不决。这句诗不仅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挣扎,也暗示了他对人生道路的深度探索和自我反思。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情感描绘和深刻的哲理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生命、自然、社会和自我的深刻洞察,以及在复杂人生境遇中的内心挣扎与寻求平衡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