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夜不寐(其十七)

草堂竹簟自堪休,岂为伤秋未解忧。

星影静窥书幌入,霜华清傍客衣流。

琴樽自负千秋意,杖履行追五岳游。

永夜不眠缘底事,区区于世总无求。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鉴赏

这首《秋夜不寐》是明代诗人孙传庭所作,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诗人秋夜难眠的情景与内心世界。

首联“草堂竹簟自堪休,岂为伤秋未解忧。”开篇即点出诗人身处草堂,竹席上安然自得,却难以摆脱对秋日的感伤与忧虑。这里以“竹簟”象征着简朴的生活环境,同时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平静与淡泊。

颔联“星影静窥书幌入,霜华清傍客衣流。”进一步描绘了夜晚的景象。星光透过窗帘照进室内,霜华轻轻拂过客人的衣裳,营造出一种宁静而又略带寒意的氛围。诗人通过自然界的细节,巧妙地表达了自己内心的孤独与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颈联“琴樽自负千秋意,杖行走追五岳游。”转而表达诗人的精神追求与理想。他自认为能够承担起历史赋予的重任(“千秋意”),并渴望像古代的游侠一样,手持杖行,遍游名山大川(“五岳游”)。这不仅展现了诗人的豪情壮志,也体现了他对自由与理想的向往。

尾联“永夜不眠缘底事,区区于世总无求。”最后揭示了诗人难以入眠的原因——对世间琐事的淡然态度与对个人欲望的摒弃。在漫长的夜晚中,诗人思考着生命的意义,对于物质与名利的追求已不再重要,展现出一种超脱世俗的精神境界。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秋夜景色的细腻描绘和诗人内心世界的深刻挖掘,展现了孙传庭在面对人生困境时的坚韧与超脱,以及对理想与自由的不懈追求。

收录诗词(332)

孙传庭(明)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秋夜不寐(其十八)

两眼惊秋不可冥,起随竹影步前庭。

关山月照千门白,河汉天回万里青。

最是人间今夜静,却思林下竟谁惺。

夜来秋宪传新唱,流水高山未易听。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青]韵

挽杨斗玉少参(其五)

归来魂梦久相恬,困倚孤帏漫自嫌。

颈厌鹤长难学短,味谙荼苦反疑甜。

人情冷与秋风并,世路蒙如夜色兼。

怪杀屈原原未醒,卜居何用拂龟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盐]韵

冯忝生侍御还朝有赠

绣衣使者有殊庸,揽辔今看报九重。

骢出吴门非众马,剑来丰狱是真龙。

皂囊已吐台中气,白羽还销塞上烽。

开府伫应承宠渥,还将雨露洒尧封。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冬]韵

秋夜不寐(其十九)

气节文章世两难,真宜才子作言官。

时英争睹囊中草,大吏犹钦柱后冠。

按晋河山殊借色,趋朝霜雪正生寒。

共知足副澄清志,不忝鸣阳一凤看。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寒]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