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荒林野冢古原头,倚树何人识故侯。
幽僻阒寥变欢笑,针锋芥子忽相投。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荒凉古旧的自然景观,诗人站在一片荒林和古冢之间,倚靠着树木,仿佛在寻找或思念某位曾经的贵族或英雄。这里的“故侯”可能指的是过去的某个地方官员或者有威望的人物。
“幽僻阒寥变欢笑”,则表达了一种情感上的变化,由于环境的影响,或者是时间的流逝,原本的快乐和喜悦已经不再,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沉默或孤独的情绪。这里的“幽僻阒寥”形容的是一种深远、隐秘又有些许忧郁的情境。
最后两句“针锋芥子忽相投”,则是对比鲜明的描写,针锋和芥子都是极小的物品,但它们却在某个时刻不期而遇,形成了某种联系。这可能象征着诗人内心对于某些事物或情感的突然重视或者发现。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荒凉自然景观的描绘,以及对小事物之间微妙关联的捕捉,展现了一种淡远、宁静又有些许忧伤的情怀。
不详
幼孤,从叔父学。宋理宗景定三年进士。初媚贾似道,似道败,又上十可斩之疏。后官知严州,以城降元,为建德路总管。寻罢归,遂肆意于诗。有《桐江集》、《续古今考》,又选唐宋以来律诗,为《瀛奎律髓》
楼西落照炫新晴,檐雨犹馀点滴声。
信手取书开数叶,秋凉初喜夜灯明。
垢汗熏蒸虮虱肥,花前未洗雪泥衣。
到家儿女应相讶,四载漂零仅一归。
一株松下一茅屋,何处山中此景无。
煨芋老翁常闭户,世人从此画成图。
我有敝庐在何许,南紫阳山北黄山。
烟耕雨钓付儿辈,一榻高枕松声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