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战乱时期村庄的凄凉景象。"战垒村村见,愁云日日浓",诗人通过村庄周围遍布的战垒和日复一日浓厚的愁云,传达出战事的频繁和百姓生活的苦闷。"乱骸争白草,旧鬼失青松",进一步描绘了战场的荒芜,死者的遗骸与白草争夺生存空间,而昔日的生机盎然(青松)已不复存在,象征着战争对自然环境的破坏。
"不断三江鼓,难消八月烽",这里的"三江鼓"可能指的是战鼓声不断,即使在江水边也清晰可闻,而"八月烽"则暗示烽火连天,战争无间歇。这两句表达了战事的持久和紧张。
最后,诗人发出疑问:"山居何处好,比屋有新舂?"在这样的战乱背景下,哪里才是安全的避难所呢?诗人期待的是和平宁静的生活,哪怕是最基本的粮食——新舂的谷物,也能成为一种奢望。
整体来看,这首《哀甬东》以深沉的笔触,展现了战乱给人们带来的痛苦和对安宁生活的向往,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色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