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略带忧郁的秋夜景象。首联“寒鸥归尽暮烟生,野草墙根络纬鸣”以寒鸥归巢、暮烟升起和络纬(即纺织娘)的鸣叫,营造出一种深秋傍晚的寂寥氛围。鸥鸟的离去与络纬的叫声形成鲜明对比,增添了孤独感。
颔联“岭外斜河双派入,帘前新月半轮明”则转向对自然景观的描绘。诗人观察到山岭之外,河流斜斜地汇入,而室内帘前,新月半弯,光线柔和,两者共同构成了一幅静谧而又富有层次的画面。
颈联“厉阶莫甚董狐笔,避世宁随桀溺耕”转而表达诗人对历史与隐居的思考。这里引用了董狐直书史实的故事,以及春秋时期避世的桀溺,表达了对公正记录历史的重视,同时也流露出对远离尘嚣、隐居生活的向往。
尾联“尧舜不惊祇爱酒,痴人往往笑长庚”则以古代圣君尧舜为例,说明他们虽能治理国家,但也有自己的喜好,如饮酒。诗人以此自比,表示自己虽有追求,但也不忘享受生活之乐。同时,最后一句“痴人往往笑长庚”,可能暗含对自己或对某种生活方式的自我解嘲,体现了诗人内心的复杂情感。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和深刻的个人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生活、历史和人性的独到见解,既有对美好自然的赞美,也有对理想与现实、隐逸与责任的深刻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