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广州浴日亭

谁识咸池万顷中,源流穷处与天通。

气蒸古木千岩晓,浪拍扶桑四远红。

焰焰骊珠初出海,腾腾乌翼渐摩空。

不须更问乘槎客,只此波间是月宫。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鉴赏

这首诗以“题广州浴日亭”为题,由宋代诗人刘弇所作。诗中描绘了咸池万顷中的壮观景象,将自然界的壮丽与神话传说巧妙结合,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对宇宙奥秘的无限遐想。

首句“谁识咸池万顷中”,以设问开篇,引人思考咸池这一神秘之地的广阔与深邃。接着,“源流穷处与天通”一句,形象地描绘了咸池水源的源头与天空相连,寓意着自然界的循环与宇宙的联系,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界与宇宙之间关系的深刻理解。

“气蒸古木千岩晓,浪拍扶桑四远红”两句,通过“气蒸”、“浪拍”等动态描写,生动展现了清晨时分咸池中古木环绕、波涛翻滚的壮丽景象。其中,“扶桑”作为东方日出处的象征,其“四远红”的描绘,不仅渲染了日出时分的辉煌景色,也暗含了诗人对光明与希望的向往。

“焰焰骊珠初出海,腾腾乌翼渐摩空”两句,进一步描绘了日出时的景象。骊珠,即龙珠,象征着太阳初升时的光芒;乌翼,可能指乌鸦的翅膀,这里借以形容太阳升起时的动态感。这两句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太阳从海面升起,逐渐照亮天空的过程,充满了动感与诗意。

最后,“不须更问乘槎客,只此波间是月宫”两句,以神话传说中的乘槎客(指传说中寻找海上仙山的人)为喻,表达了诗人认为在咸池万顷的波涛之中,月宫(传说中的月神居所)就隐藏其中的哲思。这不仅是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也是对宇宙奥秘的探索与思考,体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情趣和哲学思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咸池万顷中自然景观的描绘,融合了神话传说的元素,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与宇宙奥秘的深刻感悟,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富有哲理,是一首值得细细品味的佳作。

收录诗词(446)

刘弇(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元丰进士。知嘉州峨眉县,改太学博士。元符中,进南郊大礼赋,除秘书省正字。徽宗时,改著作佐郎、实录检讨官。崇宁元年卒,年五十五。《宋史》有传。著有《龙云集》三十二卷,词有《彊村丛书》本《云龙先生乐府》一卷

  • 号:云龙
  • 籍贯:安福(今属江西)
  • 生卒年:1048-1102

相关古诗词

海山楼晚望

登高怀远思依依,目断沧洲旧钓矶。

城上两三声画角,天涯千万里斜晖。

烟抽绿草随洲转,风递轻烟贴水飞。

到此自然堪下泪,不须啼鸟劝如归。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微]韵

春日即事

岁月催人误壮图,风清官况强支吾。

春来酒病寻常有,老去花迷大杀无。

慵里盛添诗债负,閒中赢得睡工夫。

谁知到此扁舟内,白面书生瘦矣乎。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

舟中惊夏

牡丹才过石榴开,岁月惊人老易催。

一面红颜春递去,满簪华发夏催来。

蝇头利禄徒劳耳,麟阁功名大晚哉。

不必更增川上叹,及时行乐且衔杯。

形式: 七言律诗 押[灰]韵

观刘禹锡题湟川记

谁道连州海瘴边,只消禹锡一雄篇。

江山草木皆增价,风月烟霞总直钱。

十二亭台尘外境,一千疆界洞中天。

自经大笔留题后,从此湟川胜洛川。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