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奴娇.扬州平山堂

上清沦谪,莽乾坤、赢得二分明月。

几度客星淮海畔,寂寞江都相业。

铁骨冰心,忠魂寄托,梅岭今萧瑟。

蕃釐观在,天人一例香歇。

午瓯清茗寒泉,何须浊酒,翠袖襟尘泼。

六代江山趋眼底,全胜淮东揽得。

烟雨楼台,风流人物,几换红羊劫。

御题留处,南朝旧恨休说。

形式:

鉴赏

这首《念奴娇·扬州平山堂》由魏元戴创作于清末近现代初,通过对扬州平山堂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历史变迁与个人情感的深刻思考。

开篇“上清沦谪,莽乾坤、赢得二分明月”,以神话般的语言,将诗人置于一个超脱世俗的境界,仿佛是仙人般地俯瞰着广阔的天地,赢得了如二分明月般的高洁与明亮。接下来“几度客星淮海畔,寂寞江都相业”两句,通过“客星”这一意象,暗示了历史上的风云变幻和人物的兴衰,尤其是对江都相业的寂寞描述,透露出一种历史沧桑感。

“铁骨冰心,忠魂寄托,梅岭今萧瑟”三句,进一步深化了这种历史的沉思,将个人的情感与历史的厚重融为一体,梅岭的萧瑟不仅是自然景象的描绘,也是对忠贞不渝精神的象征。接着“蕃釐观在,天人一例香歇”则表达了对历史遗迹的感慨,以及对过往美好事物的怀念。

“午瓯清茗寒泉,何须浊酒,翠袖襟尘泼”几句,通过日常生活场景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平静与淡泊,同时也暗含了对世俗纷扰的不屑。最后,“六代江山趋眼底,全胜淮东揽得”表达了对历史变迁的感慨,以及对扬州独特魅力的赞美。

“烟雨楼台,风流人物,几换红羊劫”三句,将扬州的美景与历史人物的风流韵事联系起来,同时暗示了历史的轮回与更迭。“御题留处,南朝旧恨休说”则是对历史记忆的保留与对往事的释怀,体现了诗人深邃的历史观和人生哲学。

整体而言,这首词以扬州平山堂为背景,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历史、自然、人生的独特感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思想深度。

收录诗词(55)

魏元戴(清末近现代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金缕曲.梅花岭瞻史公遗像

心共朝衫赤。岸乌纱、临淮空障,东南半壁。

惨变先皇臣欲殉,眉宇久无人色。

况肠断、高堂永诀。

黯淡精神横泪眼,陡辛酸、动我心如铁。

迟不去,日方昃。调停四镇真诚竭。

枉整顿、朝廷小小,内奸牵掣。

付与孤忠成结局,浩气沧溟应塞。

又何必、钟山埋骨。

精魄倘逢留后约,怅燕云、几洒忧时血。

更莫问,扬州月。

形式:

满庭芳.题江云卿墨梅册子,并送调宰德化

香满阎浮,孤山春早,有人珍重花枝。

寻诗驴背,云暗楚天低。

剩得生绡一幅,凭君读、墨沈淋漓。

须认取,冰心铁骨,惆怅岁寒时。粉披。

笑官阁,精神惨淡,色相支离。

问何似昭阳,雨湿胭脂。

也识太行秋色,渐添来、五凤栖西。

浔江冷,几枝霜菊,消息访东篱。

形式:

贺新凉.癸丑九月答黄申甫留别,用辛幼安寄陈同父原调并韵

此会君能说。是死生、西山孤竹,南阳诸葛。

一卷农书题野老,恨未髯霜鬓雪。

叹末路、千钧一发。

破碎山河闲甲子,能几番、收泣谈风月。

送君去,秋萧瑟。悲欢付与河梁别。

极苍茫、风掀海立,云低宙合。

孤楫江心愁士雅,难肉中原白骨。

姑勿许、虞弦响绝。

五季沙陀存正朔,怅销沉、莫数铮铮铁。

且袖手,看天裂。

形式:

浪淘沙.甲寅中秋

不复问沧洲。老我西畴。阳春何日换霜秋。

一卷丹青千古事,谁付谁收。浊酒自为酬。

茅屋低头。元龙百尺更无楼。

颇怪天边曾弄月,不照吾愁。

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