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高楼.暮春

花信紧,二十四番愁。风雨五更头。侵阶苔藓宜罗袜,逗衣梅润试香篝。绿窗闲,人梦觉,鸟声幽。

按银筝、学弄相思调。写幽情、恨杀知音少。向何处,说风流。一丝杨柳千丝恨,三分春色二分休。落花中,流水里,两悠悠。

形式: 词牌: 最高楼

翻译

暮春时节花期已快过,五更时分窗外小雨仍是淅淅沥沥。石阶上长满苔藓穿着罗袜就可以踩上去,空气潮湿,衣服也只能放在熏笼上。梦醒无事,只听窗外鸟儿啼鸣,倍感清幽。
轻抚银筝,慢慢练习相思曲。琴声婉转多情,只可惜无知音聆听。心中的这无限愁绪要到哪里去诉说啊!雨中杨柳飘飘荡荡,残花满地,仿似在告诉我们:已至暮春,春将休。

注释

花信:花开的信息,亦指开花时节,泛指女子在20岁左右的青春年华。
五更头:天将明时。
梅润:谓梅雨季节的潮湿空气。
香篝:熏笼。
绿窗:绿色纱窗。
指女子居室。
银筝:用银装饰的筝或用银字表示音调高低的筝。

鉴赏

这首元代薛昂夫的《最高楼·暮春》描绘了暮春时节的景象和词人的内心情感。"花信紧,二十四番愁",通过"花信"这一物象,暗示了春天即将过去,词人感到了时光匆匆带来的二十四番离愁。"风雨五更头",夜晚风雨交加,更增添了词人内心的凄凉。

"侵阶苔藓宜罗袜,逗衣梅润试香篝",借苔藓和梅雨来象征环境的清冷,暗示词人独处的寂寞,期待着佳人的出现。"绿窗闲,人梦觉,鸟声幽",以宁静的环境反衬出词人梦醒后的孤寂,鸟鸣声的幽静更添愁绪。

"按银筝、学弄相思调",词人尝试通过音乐表达相思之情,但"恨杀知音少",无人能理解他的深沉情感。"向何处,说风流",流露出词人对知音难觅的无奈与失落。

"一丝杨柳千丝恨,三分春色二分休",以杨柳和春色的消逝比喻人生的无常和情感的消逝,表达了深深的哀愁。最后,"落花中,流水里,两悠悠",词人在落花流水的场景中,感受到自己与世隔绝的孤独和无尽的思念。

整体来看,这首词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暮春景色,融入了词人的个人情感,展现了元代文人士大夫在特定情境下的愁苦与怀才不遇之感。

收录诗词(8)

薛昂夫(元)

成就

不详

经历

原名薛超吾,以第一字为姓。先世内迁,居怀孟路(治所在今河南沁阳)。祖、父皆封覃国公。汉姓为马,又字九皋,故亦称马昂夫、马九皋。据赵孟頫《诗集序》(《松雪斋文集》),他曾执弟子礼于刘辰翁(1234~1297)门下,约可推知他生年约在元初至元年间。历官江西省令史,佥典瑞院事、太平路总管、衢州路总管等职。善篆书,有诗名,诗集已佚。诗作存于《皇元风雅后集》、《元诗选》等集中

  • 籍贯:回鹘(即今维吾尔族)
  • 生卒年:1267—1359

相关古诗词

山坡羊

山光如淀,湖光如练,一步一个生绡面。

叩逋仙,访坡仙, 拣西湖好处都游遍,管甚月明归路远。

船,休放转;杯休放浅。

形式:

山坡羊

晴云轻漾,薰风无浪,开樽避暑争相向。

映湖光,逞新妆,笙歌鼎沸南湖荡,今夜且休回画舫。

风,满座凉;莲,入梦香。

形式:

楚天遥带过清江引

屈指数春来,弹指惊春去。蛛丝网落花,也要留春住。几日喜春晴,几夜愁春雨。六曲小山屏,题满伤春句。

春若有情应解语,问着无凭据。江东日暮云,渭北春天树,不知那答儿是春住处?

形式: 古风

楚天遥带过清江引

有意送春归,无计留春住。

明年又着来,何似休归去。

桃花也解愁,点点飘红玉。

目断楚天遥,不见春归路。

春若有情春更苦,暗里韶光度。

夕阳山外山,春水渡旁渡,不知那答儿是春住处?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