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史十忠诗(其四)参政行丞相事陆公

天地无托足,海天同隰光。

明知复何为,不忍隳三纲。

祼荐觊少延,讴歌宁远忘。

或者莒在齐,聊且帝一方。

竭蹶竟委顿,臣谋非不臧。

运去天莫留,力尽心弥强。

终不负吾主,名义天地长。

怀玺随龙游,举室水中央。

斯人文华士,乃尔百鍊钢。

机云傥通谱,应羞朝洛阳。

形式: 古风 押[阳]韵

翻译

天地间没有立足之地,海天相连,一片光明。
明明知道如此又能如何,却难以割舍传统的伦理纲常。
裸身献祭,只求稍延寿命,歌声中寄托着遥远的希望。
或许能在齐国立足,暂且称王一方。
艰难困苦中我疲惫不堪,但臣子的谋划并非不明智。
命运离去,天也无法挽留,尽管力尽,心志却更坚定。
我终将不辜负君主,名誉和道义永存天地。
怀揣玉玺随龙(指君主)周游,全家漂浮在水中。
他是文采斐然的人才,如同百炼而成的钢铁。
如果机缘巧合能与朝廷相通,定会羞于入洛陽朝见。

注释

托足:立足之地。
隰光:海天相连的明亮景象。
复何为:又能做什么。
隳三纲:违背伦理纲常。
祼荐:裸身献祭。
讴歌:歌唱,寄托希望。
莒在齐:可能的避难之地。
竭蹶:困厄,疲惫。
臧:明智。
机云:比喻好的机遇。
羞朝洛阳:不愿向洛阳朝廷低头。

鉴赏

这首诗是宋末元初的文学家刘埙所作,名为《补史十忠诗(其四)参政行丞相事陆公》。从诗中可以看出作者对理想政治状态的向往和对忠诚品质的赞美。

"天地无托足,海天同隰光。" 这两句描绘了一种超脱尘世、与宇宙合一的境界,表达了诗人对于纯净、高远精神世界的追求。

"明知复何为,不忍隳三纲。" 这里所谓“明知”是指明智和正直,而“不忍隳三纲”则表达了对传统道德规范的尊重和维护之意,体现出诗人对于社会伦理秩序的珍视。

接下来的几句"祼荐觊少延,讴歌宁远忘。或者莒在齐,聊且帝一方。" 描绘了诗人对历史上忠臣良策的怀念,以及自己愿意效仿古人,在政治舞台上发挥作用。

"竭蹶竟委顿,臣谋非不臧。运去天莫留,力尽心弥强。终不负吾主,名义天地长。" 这几句表达了诗人的坚定信念和对君主的忠诚承诺,即使面临困境,也要竭尽全力,不辜负君命。

最后几句"怀玺随龙游,举室水中央。斯人文华士,乃尔百鍊钢。机云傥通谱,应羞朝洛阳。" 描绘了诗人希望能像古代忠臣那样,被赋予重要职责,与君主同行于政治的核心位置,并且自比为坚韧不拔的“百鍊钢”,表达了对历史上忠诚人物的敬仰和自我期许。

总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古代忠臣形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于政治理想、道德操守以及个人的忠诚品质的高度评价。

收录诗词(53)

刘埙(宋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学者称水村先生。南丰著名文人隐士刘镗之侄。宋末元初学者、诗人、评论家

  • 号:水云村
  • 籍贯:江西南丰
  • 生卒年:壎xūn 1240-1319

相关古诗词

补史十忠诗(其八)枢密闽广宣抚使陈公

淳熙名宰孙,比德粹如玉。

决科魁伟英,骎骎荐冠肃。

类田烦谏疏,相嗔俄嗾逐。

补郡仍免归,黄流已漫陆。

天族日光薄,力疾支颠覆。

蹉跎南冠絷,道病死不辱。

往昔五峰堂,倾盖语跋烛。

斯人真妙人,哀哉悭厚禄。

长揖丙辰魁,各天并黄鹄。

不有二忠存,千古笑科目。

形式: 古风

补史十忠诗(其一)知潭州湖南安抚使李公芾

三已甘退休,十连起迟暮。

伊谁急求子,流落乃不怒。

黑云来如山,杀气震平楚。

恭惟君父命,封疆以身护。

阖门义不辱,呼卒汝善处。

飞魂随剑光,自已投火去。

天泣鬼神愁,地摇山岳仆。

吾非莒柱厉,敢以死丑主。

正自常事耳,命义逃安所。

冲远谁与俦,睢阳有张许。

形式: 古风

补史十忠诗(其五)前左丞相江文忠公万里弟

匡庐云锦屏,鸿儒产其下。

风神俨如龙,夭矫莫可驾。

卷怀经济具,婆娑洛中社。

怪事玉床摇,清昼天忽夜。

突骑从何来,阴风飘屋瓦。

大臣义有死,欲避吾不暇。

庭前环止水,万事付一舍。

从容友灵均,朝野动悲吒。

悯章极哀荣,汗简谁记者?

倘有南熏书,季方足堪亚。

形式: 古风

补史十忠诗(其七)淮东制置使知扬州李公

淮海接风尘,胡乃似铁壁。

卧护有天人,十载藉福力。

重来人未老,愁绝事如昔。

苦战孤城危,痛哭天柱折。

梦游三山上,人伦浮海出。

突围志南征,吾欲重建极。

天弗鉴臣忠,冥冥堕丛棘。

先轸面如生,苌弘血化碧。

臣死谁复知,臣忠终不易。

一将更大事,嚼舌死骂敌。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