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山避乱三首(其二)

野宿不得晓,飞霜沾敝袍。

空山凝寒色,天边星月高。

忆昨离鄂城,数家同遁逃。

穿林恐相失,前后闻呼号。

避乱但欲远,焉知登顿劳。

俯临万仞壑,性命轻鸿毛。

形式: 古风 押[豪]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王元粹在金朝时期,因避乱而前往西山时的所见所感。诗中充满了对自然景色的细腻描绘和对避乱经历的深刻反思。

首句“野宿不得晓,飞霜沾敝袍”,描述了诗人夜宿野外,清晨时分被飞霜打湿破旧衣袍的情景,既展现了环境的艰苦,也暗示了避乱生活的不易。

接着,“空山凝寒色,天边星月高”两句,通过空旷的山岭和高悬的星月,营造出一种孤寂而肃穆的氛围,同时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深沉思考。

“忆昨离鄂城,数家同遁逃。穿林恐相失,前后闻呼号。”这几句话回忆了诗人逃离鄂城时的情景,与家人朋友一同逃难,穿过密林时的紧张与担忧,以及彼此间呼唤的声音,生动地展现了避乱过程中的惊险与团结。

“避乱但欲远,焉知登顿劳。”表达了诗人为了远离战乱,不惜长途跋涉,却未料到旅途之艰辛,体现了避乱者的无奈与坚韧。

最后,“俯临万仞壑,性命轻鸿毛。”以壮丽的山壑为背景,将个人的生命比作轻如鸿毛,既表现了对自然美景的赞叹,也流露出对生命脆弱的感慨,以及在艰难岁月中对生存意义的深刻思考。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自然描写和深刻的个人体验,展现了避乱生活中的艰辛与思考,以及对自然美的欣赏和对生命价值的反思。

收录诗词(33)

王元粹(金)

成就

不详

经历

初名元亮。弱冠作诗便有高趣。哀宗正大末,为南阳酒官。遭乱,流寓襄阳。后北归,寄食燕中。年四十余卒

  • 字:子正
  • 籍贯:金平州

相关古诗词

西山避乱三首(其三)

青青道边麦,知是谁家田。

山田固已薄,榛石复相连。

旁有破茅屋,日入不见烟。

借问旧居者,闻乱已西迁。

平生苦沦薄,对此增慨然。

甲兵暗宇宙,谁能安一廛。

愁忧无从诉,仰面视苍天。

伐木南涧底,双鹿过我前。

形式: 古风 押[先]韵

还鄂城旧居

南风兵尘远,病客返旧居。

入门顾西壁,书籍亦无馀。

数口共嗷嗷,日事将何如。

屋破未暇葺,草满须当锄。

昔去季冬末,今来孟夏初。

深愧资用绝,时时烦里闾。

形式: 古风 押[鱼]韵

经废宅

谁家住宅北山隈,乱后逋人尚未回。

惆怅门前是官道,临风一树杏花开。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灰]韵

登鄂城寺楼

乱后行藏岂自由,此身虽在病兼忧。

一抔徒积黄泉恨,四壁难为白日谋。

数极乾坤见中否,迹随沟壑恐长休。

可怜海内干戈满,独对江山倚寺楼。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