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厓山吊古》由明代诗人陈懋时所作,通过描绘历史遗迹与自然景象,表达了对古代英雄与历史变迁的感慨。
首句“冷落冤魂不可招”,以“冷落”二字开篇,营造出一种凄凉、孤寂的氛围,暗示了历史人物的悲凉命运和无法复生的遗憾。接着,“冤魂不可招”则直接点明了对历史英灵的怀念与敬仰,但又无奈于时间的无情流逝,使得这些灵魂难以被现代人所触及或理解。
“夕阳残垒晚萧萧”一句,通过夕阳西下、残存的壁垒在晚风中摇曳的画面,进一步渲染了一种历史的沧桑感和时间的无情。这里的“萧萧”不仅形容了风吹过壁垒的声音,也暗喻了历史的沉寂与衰败。
“未闻白鹤归华表,曾见黄龙起暮潮”两句,运用了两个典故。白鹤归华表常用来比喻英灵归来,而黄龙起暮潮则可能象征着某种历史事件的兴起或变化。这两句通过对比,表达了对历史英雄未能如愿回归的遗憾,以及对过去辉煌时刻的追忆。
“庙鼎荒山标异代,叶填宫井认前朝”则是对历史遗迹的描述,庙宇中的鼎已荒废于山间,标志着不同的时代;而宫井中的落叶,仿佛在辨识着过去的朝代。这两句通过具体的物象,展现了历史的更迭与变迁。
最后,“神州终是天王地,扫尽胡尘祲气消”两句,总结了全文的主题。神州大地终究属于天子之国,历史的尘埃最终被清除,预示着历史的轮回与和平的到来。这里既有对历史的回顾,也有对未来和平的期盼。
整体而言,《厓山吊古》通过丰富的意象和深邃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深刻思考和对和平的向往,是一首富有哲理性和感染力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