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出东大堤,含辉正流丽。
同心以绸缪,何乃生离异。
置酒登高台,台中筦弦思。
临觞不能御,恨恨心已醉。
忆昔俱少年,眷言不相弃。
及兹别离时,衰境倏已至。
念君远行游,严驾越淮泗。
阿阁入云中,皇居俨迢递。
京邑多故人,谁为愿微细。
恨无承风翰,随君发遐裔。
浮云东南翔,夕景忽西逝。
安能守穷贱,皓首以遗世。
不详
家贫,少游江湖间,中年隐居七岩山,为樵夫20多年,自号“皆山樵者”。善诗文,与高木秉、陈亮等诸文士唱和,名重一时。诗人王 曾为他作《皆山樵者传》。明永乐二年(1404年),年届六十岁的以儒士荐为翰林待诏,敕修《永乐大典》。永乐五年,《永乐大典》修成,试诗高第,授翰林典籍。不久,辞官返里。作诗,才思敏捷,下笔千言立就,诗风多凄婉,隐喻颇深。为闽中十才子之一,著有《白云樵集》四卷,《草泽狂歌》五卷及《风台清啸》等
东林富猿鹿,下有静者庐。
四壁无长物,一瓢常晏如。
青萝覆虚牖,落叶纷前除。
初疑许由室,终类颜子居。
饭糗常自乐,饮泉非愿馀。
双涧时浣衣,七岩閒著书。
何须洗双耳,始与尘事疏。
王风变诸夏,光岳生才彦。
遂令布衣臣,歘起皆缨弁。
马卿宁久微,宁戚岂长贱。
扈从甘泉宫,承恩未央殿。
金陵郁龙虎,佳气浮葱茜。
天子坐明堂,群公牧州县。
奇居倜傥怀,而无故乡恋。
耻学儿女仁,含悽别亲串。
绿水映行辀,青山对华饯。
兹去复何辞,皇情有深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