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董宗禹园先志亭宗禹之父早失母万方求得之此其晚节色养之地也

作客古南阳,问俗仁孝敦。

坐读杜羔传,起访城西园。

伟哉是家事,作传堪千言。

当年怀橘处,华屋澹晓暾。

大松荫后楹,小松罗前轩。

风露所沐浴,千载当连根。

我已废蓼莪,感兹泪河翻。

叶声含三叹,送我出园门。

形式: 古风 押[元]韵

翻译

我客居在古老的南阳,询问风俗仁爱孝顺浓厚。
静坐阅读杜羔的故事,起身探访城西的园林。
这家族的事迹多么伟大,值得详细记载成传。
当年抱橘子的地方,华丽的房屋映照着清晨的阳光。
大松树遮蔽了后屋檐,小松树排列在前院的轩廊。
它们经风雨露滋养,千年之后根系相连。
我已无法再如古人般孝敬父母,感叹之情如滔滔泪水。
松叶的声音仿佛蕴含着深深的叹息,伴我走出园门。

注释

作客:客居。
南阳:地名,古代郡县名。
仁孝敦:仁爱且注重孝道。
杜羔传:杜羔的故事或传记。
城西园:城西的园林。
怀橘处:典故,指人幼时孝顺的行为。
华屋:华丽的房屋。
澹晓暾:清晨微弱的阳光。
大松荫:大松树的阴凉。
小松罗:小松树排列。
废蓼莪:比喻对父母的孝心已衰减。
泪河翻:形容泪水涌动如河。
叶声含三叹:松叶声仿佛包含多重叹息。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陈与义的作品,题为《题董宗禹园先志亭宗禹之父早失母万方求得之此其晚节色养之地也》。诗中,诗人以访客的身份来到南阳董宗禹的园子,被主人的仁孝之风深深打动。他阅读了杜羔传,感受到这家族的美德和故事深远,尤其是对失去母亲后父亲如何尽孝的感人场景印象深刻。诗人描述了园中的景象,如华屋、大松小松,象征着家族的繁盛和传承,以及历经风雨的沧桑。

诗中“当年怀橘处”暗指古人孝道故事,表达对董家父母深情的敬仰。诗人感叹自己无法再行孝道,看到园中叶声,不禁感慨万分,三叹之余,含泪离开。整体上,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孝道的推崇和对董家晚节的赞美,情感深沉,富有哲理。

收录诗词(657)

陈与义(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汉族,其先祖居京兆,自曾祖陈希亮迁居洛阳,故为宋代河南洛阳人(现在属河南)。他生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卒于南宋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年)。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诗人,同时也工于填词。其词存于今者虽仅十余首,却别具风格,尤近于苏东坡,语意超绝,笔力横空,疏朗明快,自然浑成,著有《简斋集》

  • 字:去非
  • 号:简斋
  • 生卒年:1090-1138

相关古诗词

题简斋

我窗三尺馀,可以阅晦明。

北省虽巨丽,无此风竹声。

不著散花女,而况使鬼兄。

世间多歧路,居士绳床平。

未知阮遥集,几屐了平生。

领军一屋鞋,千载笑绝缨。

槐阴自入户,知我喜新晴。

觅句方未了,简斋真虚名。

形式: 古风 押[庚]韵

衡岳道中(其三)

城中望衡山,浮云作飞盖。

朅来岩谷游,却在浮云外。

形式: 五言绝句 押[泰]韵

赠黄家阿莘

君家阿莘如白玉,呼出灯前语录续。

可怜郎罢穷一生,只今有汝照茅屋。

猪生十子豚复豚,阿莘明年可当门。

阶庭一笑不外索,万事纷纷何足论。

形式: 古风

以玉刚卯为向伯共生朝

仲冬吉日,风穆气休。我出刚卯,以寿元侯。

祝融之玉,莫此离方。元侯佩之,如玉之刚。

攘除厉凶,以迪明王。南门不键,有室则强。

三肃元侯,既赠既祷。曷以报我,当以刚卯。

形式: 四言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