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德符湖光亭之什

平湖泛日月,清光渺无端。

并包入眼界,危构何轩轩。

轮蹄隘行路,逸步谁与攀。

只应空旷中,缥缈飞神仙。

我心本虚室,朝市成青山。

居然发馀照,妙用同一天。

凭栏岂无人,杯盘争击鲜。

形式: 古风

鉴赏

此诗《次德符湖光亭之什》由宋代诗人邹浩所作,描绘了湖光亭畔的景致与诗人内心的感受。

首句“平湖泛日月”,以“平湖”为背景,日月在湖面上泛起波光,营造出一幅宁静而富有生机的画面。接着“清光渺无端”,点明湖面的清澈与广阔,光华似乎无始无终,引人遐想。

“并包入眼界,危构何轩轩”两句,描述了湖光亭的建筑特色,亭子高耸入目,结构稳固而雄伟,仿佛是自然与人工和谐共存的象征。

“轮蹄隘行路,逸步谁与攀”则通过对比,展现了湖光亭的宁静与外界的喧嚣,暗示了寻求心灵宁静的重要性。

“只应空旷中,缥缈飞神仙”一句,表达了诗人对超脱尘世、追求精神自由的向往,将湖光亭视为通往仙境的入口。

“我心本虚室,朝市成青山”揭示了诗人内心的平静与对外界繁华的淡然态度,将繁忙的都市生活比作青山,强调了内心的纯净与独立。

“居然发馀照,妙用同一天”进一步阐述了自然与内心的联系,即使是在黄昏时分,湖光亭也能散发出余晖,与天地同辉,寓意着无论何时何地,都能找到心灵的慰藉。

最后,“凭栏岂无人,杯盘争击鲜”以日常生活场景收尾,虽是简朴的聚会,却充满了欢声笑语,体现了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共处。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湖光亭及其周围环境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对内心世界的探索以及对生活哲理的思考,语言流畅,意境深远,富有哲思。

收录诗词(979)

邹浩(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遇赦归里后于周线巷住处辟一园名“道乡”,故自号道乡居士。生于宋仁宗嘉祐五年,卒於徽宗政和元年,年五十二岁。元丰五年(1082)进士,调扬州颍昌府教授。吕公著、范纯仁为郡守,皆礼遇之。哲宗朝,为右正言,累上疏言事。章惇独相用事,浩露章数其不忠,因削官,羁管新州。徽宗立,复为右正言,累迁兵部侍郎两谪岭表,复直龙图阁。卒谥忠,学者称道乡先生。浩著《道乡集》四十卷,《四库总目》传于世

  • 籍贯:常州晋陵(今江苏常州)
  • 生卒年:1060—1111

相关古诗词

简德符

清标藐冰壶,一见涤袢暑。

况乃北窗风,穷辰荐佳语。

郑声正喧天,忽此闻柷敔。

坐令偕生疾,不得砭石去。

我愚虽绝人,志气肯为鼠。

如何城下盟,欣然为君举。

请看时雨来,润泽先柱础。

岂无力使然,默感自难阻。

高堂久悬榻,宝剑已心许。

昨宵共灯光,今作参商处。

秋意入梧桐,滴沥斗东序。

连墙莫至前,念君初逆旅。

蛇影勿狐疑,当思啖齑杵。

桑蓬元四方,事业在伊吕。

匪石讵可转,纷纷任儿女。

但愿早晴明,交臂无龃龉。

更约靖节君,相与富毫楮。

朝昏经史间,端知植禾黍。

他年羊子妻,焉能断机杼。

君席果不分,我知逃尔汝。

形式: 古风 押[语]韵

用王宪韵寄参寥

天资不纷华,脱身礼白足。

一笑语曹溪,与世作眼目。

有时戏毛颖,新诗奴郑谷。

翘然百家中,疏烟澹脩竹。

顷年古招提,山青水澄渌。

倾盖揖孤标,令人惭逐逐。

平生稻粱谋,从此在鸿鹄。

尔来落高阳,辕下方局促。

况乃建隆师,黄垆已埋玉。

岂必阮步兵,途穷泫然哭。

赖君金石声,丁宁雁飞速。

我心端何如,盲龟得浮木。

遥闻玉堂老,初情敦夏屋。

支遁久尘埃,风流一朝续。

营营覆载间,万事风前烛。

愿言扫云窗,聊对传灯录。

形式: 古风

送张舜谐游上庠

高木纷万状,皆从毫末来。

天时与人事,相资以为媒。

根本初不同,他时终异材。

东风动霄壤,繁华媚池台。

花枝竟无言,车马争徘徊。

霜雪一朝怒,孰与松柏陪。

青青几千尺,寒峰正崔嵬。

向来丝竹处,索寞空尘埃。

明堂屹南面,梁栋支倾摧。

匠石有青眼,肯为桃李开。

穷年后悔心,何似今日回。

形式: 古风 押[灰]韵

颍桥僧舍壁间有诗颇怨不遇因次其韵刺之

食肝何必马,食鱼何必鲂。

趣操苟冰炭,谁能屈邹阳。

人间所荣观,金门与玉堂。

患失纷鄙夫,白首犹悢悢。

岂识君子心,草衣如绣裳。

薮泽方尉罗,鹪鹏已翱翔。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