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首诗《悲妓》由明代诗人刘熠所作,通过简短的四句描绘了一位曾经在虾蟆陵下以弹筝和吹笙技艺闻名的女子,如今虽然琴艺依旧,却因世事变迁,不再受到公子们的青睐。诗中蕴含了对时光流转、世态炎凉的感慨。
首句“十六弹筝学舞笙”描绘了这位女子年少时的才情,她不仅擅长弹筝,还能跳舞,展现出她的多才多艺。接着,“虾蟆陵下旧知名”点明了她曾经的名声与地位,虾蟆陵作为古代长安的一个地名,常被用来象征繁华之地,这里的描述暗示了她过去的辉煌。
然而,接下来的两句“而今弦调还如昔,公子相逢不肯听”则揭示了故事的转折。尽管她现在的演奏技巧依旧高超,但当昔日的贵公子再次相遇时,却不再愿意倾听。这不仅是对个人命运的哀叹,也反映了社会风气的变化,以及人们对于过往美好事物的冷漠态度。
整首诗通过对比过去与现在,表达了对时光流逝、世事无常的深刻感慨,同时也流露出对传统艺术价值在现代社会中逐渐被忽视的忧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