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堂颂古五十二首(其六)

咄哉异类身,轮转无休息。

戴角复被毛,觳觫偿人力。

我观佛与牛,其性本来一。

良由昧此心,所以异形质。

想汝为人时,岂信有今日。

侵欺常住钱,互用招提物。

是非信口谈,酒肉恣情食。

五戒既不持,人身安可得。

今日堕牛身,方知无利益。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以牛为喻,探讨了生命轮回与道德修养的主题。诗人首先描述了牛的生存状态,指出它们在自然界中不断轮回,承受着人类的利用和剥削。接着,诗人提出一个深刻的哲学问题:佛与牛,其本质是否相同?这反映了对生命价值和道德本性的思考。

诗人认为,牛之所以成为牛,是因为“昧此心”,即未能认识到生命的真正价值和道德的重要性。这里,“此心”指的是内心的道德意识和对生命尊重的理解。诗人通过对比佛与牛,暗示了人类如果能觉醒内心,理解生命的意义,就能避免陷入低下的行为之中。

后半部分,诗人通过假设,设想牛若为人时,是否会相信自己会有今日的境遇,以此反思人类的道德行为。诗人列举了侵占寺院财产、随意谈论是非、饮酒吃肉等行为,批评了这些违背道德规范的行为。最后,诗人强调了遵守佛教的五戒(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对于获得人身的重要性,同时也表达了对那些忽视道德、最终堕入畜生道的警示。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寓言的形式,深刻地探讨了生命的价值、道德的实践以及因果报应的观念,具有很强的哲理性和启示性。

收录诗词(598)

释怀深(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一○七七~一一三二),俗姓夏。年十四祝发受戒。公四年,访道方外。徽宗崇宁初,往嘉禾依净照于资圣寺悟法。政和初,出住仪真资福寺。三年(一一一三),先后居镇江府焦山寺、真州长芦寺。七年,居建康府蒋山寺。钦宗靖康间住灵岩尧峰院(《中吴纪闻》卷六)。高宗绍兴二年卒,年五十六。为青原下十三世,长芦崇信禅师法嗣。事见《慈受怀深禅师广录》,《嘉泰普灯录》卷九、《五灯会元》卷六有传

  • 号:慈受
  • 籍贯:寿春六安(今属安徽)

相关古诗词

升堂颂古五十二首(其七)

才见仲冬初,不觉又月半。

光景急如梭,人情忙似钻。

白发鬓边添,朱颜暗里换。

名利竞头争,好事无人看。

腊月三十日,饶你是铁汉。

觉花有种无人种,心火无烟逐日烧。

形式: 古风

升堂颂古五十二首(其八)

禅门泊将气如云,江北江南把要津。

莫怪林众闲未待,扫除佛祖要当人。

形式: 七言绝句 押[真]韵

升堂颂古五十二首(其九)

欲铸红炉百炼金,先烦广结众人心。

刀山剑树长年苦,好为劳生发妙音。

佛手遮不得,人心自等闲。

形式: 古风

升堂颂古五十二首(其十)

昔时说有千般,今日看无一种。

等闲拈转虚空,始得平生受用。

形式: 六言诗 押[宋]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