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赣闻晓角有作

江南历尽佳山水,独赣潺潺三百里。

移舟夜泊惶恐滩,画角乌乌晓风起。

栖鸥宿鹭四散飞,梦魂惊入渔樵耳。

三通迤逦东方明,又是篙工造行矣。

横波利石千万层,板绳缚累如山登。

夷途终致险且升,自顾忠信平生凭。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乘舟夜泊赣江畔的情景,通过细腻的笔触展现了赣江三百里的壮丽风光和清晨的宁静氛围。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惶恐滩”、“栖鸥宿鹭”、“晓风”、“渔樵耳”等,营造出一种既壮阔又略带忧郁的意境。

首句“江南历尽佳山水”,开篇即点明了诗人对江南美景的深厚情感,引出了对赣江这一独特风景的向往与探索。接着,“独赣潺潺三百里”一句,以赣江的流水为主线,勾勒出其绵延不绝的景象,为后续的描写奠定了基础。

“移舟夜泊惶恐滩,画角乌乌晓风起”两句,将读者带入了一个静谧而略显神秘的夜晚场景。诗人乘舟夜泊于惶恐滩,周围是乌鸦的叫声和拂晓的微风,营造了一种既宁静又略带不安的氛围。这里的“惶恐滩”不仅指地理上的险滩,也暗含了诗人内心的情感波动。

“栖鸥宿鹭四散飞,梦魂惊入渔樵耳”两句,进一步描绘了清晨时分的动态画面。鸥鹭在晨光中四散飞翔,仿佛唤醒了整个世界的生机。而“梦魂惊入渔樵耳”则巧妙地将自然界的声响与人的梦境联系起来,暗示了自然界与人类生活的紧密关联。

“三通迤逦东方明,又是篙工造行矣”两句,描述了天色渐明,渔民开始忙碌起来的情景。随着东方的曙光渐渐照亮大地,渔民们开始了新的一天的劳作,体现了劳动人民的勤劳与坚韧。

“横波利石千万层,板绳缚累如山登”两句,通过比喻的手法,形象地描绘了赣江水道的险峻与曲折,以及渔民们在艰难环境中劳作的艰辛。这里的“横波利石”、“板绳缚累”等词,生动地展现了赣江水道的特点和渔民劳作的场景。

最后,“夷途终致险且升,自顾忠信平生凭”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人生道路的深刻思考。面对生活的种种困难与挑战,诗人坚信只要坚守忠诚与诚信,就能够克服一切难关,达到人生的高峰。这两句不仅总结了全诗的主题,也体现了诗人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综上所述,这首诗通过对赣江风光的描绘和对渔民劳作场景的刻画,展现了自然之美与人性之善的和谐统一,同时也蕴含了诗人对生活哲理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735)

赵抃(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将至太和寄蔡仲偃太博

我忆去年仲冬月,夜醉离尊晓船发。

鼕鼕画鼓上穷江,章贡川源接南粤。

虔州之民十万家,下车公议乱如麻。

去除烦苛养疲瘵,令严讼简俗亦嘉。

农事屡登稻粱积,狱犴空虚寇衰息。

远陬安堵幸实天,阙然自愧予何力。

迩来被旨还神京,乘秋击棹烟波行。

夷犹入境奚所喜,故人乐土弦歌声。

形式: 古风

答阆州通判吴师孟职方

阆州之景天下奇,尝见老杜城南诗。

嘉陵江湍清且洁,锦屏山叠雄复巇。

醉翁生钟大峨秀,收拾气象为文词。

自从屏星副郡治,讼平事简奚设施。

幽潜穹大极所有,搜罗咏赋一不遗。

州僚俊集嘉酬和,海涛汹涌洪波随。

顾余不鄙可语者,联编累轴缄以贻。

寸珠盈掬破冥晦,尺璧入手无瑕疵。

穷搜囊箧暴侈富,开窥秘啬心惊嬉。

竟微一毫报佳况,临纸复辍惭久之。

形式: 古风 押[支]韵

访何若谷

君爱仙源厌尘俗,高楼对起栏干曲。

朝霞灼灼浮晴晖,二十四峰照群玉。

楼下长江烟水绿,楼前有濑归艎促。

主人借问何时还,回首峥嵘看不足。

形式: 古风 押[沃]韵

次韵僧重喜闻琴歌

我昔所宝真雷琴,弦丝轸玉徽黄金。

昼横膝上夕抱寝,平生与我为知音。

一朝如扇逢秋舍,而今只有无弦者。

无情曲调无情闻,浩浩之中都奏雅。

我默弹兮师寂听,清风之前明月下。

子期有耳何处听,自笑家风太潇洒。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