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陶狄二贤祠

丰碑大字极誉扬,并祀渊明与狄梁。

宇宙事皆吾己分,君臣义亦本天常。

休官彭泽当存晋,取日虞渊合为唐。

自是后人无远识,不知遗臭与流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阳]韵

翻译

巨大的石碑上刻着极高的赞誉,祭祀着陶渊明和狄仁杰。
世间万物都属于我辈职责,君臣之间的道义也源自于自然法则。
辞官归隐彭泽县,如同晋代的陶渊明,他的行为可以成为唐朝的典范。
然而后世的人们缺乏远见,分辨不清是遗臭万年还是流芳百世。

注释

丰碑:纪念性的建筑物。
极誉扬:极高赞扬。
祀:祭祀。
渊明:陶渊明(东晋诗人)。
狄梁:狄仁杰(唐代名臣)。
宇宙事:世间事务。
吾己分:我辈的责任。
君臣义:君臣关系的道义。
天常:自然法则。
休官:辞职官职。
彭泽:彭泽县(陶渊明隐居地)。
存晋:效仿晋代。
虞渊:古代神话中的日落之处,象征晚年。
无远识:缺乏长远眼光。
遗臭:留下恶名。
流芳:流传美名。

鉴赏

这首诗是宋末元初的文学家王奕所作,题目为《题陶狄二贤祠》。从诗中可以感受到作者对于古代贤人陶渊明和狄梁公的崇敬之情。诗人通过对宇宙万物和君臣之间义理的阐述,强调了这些古代贤达所体现出的品德和道德是自然法则所固有的,也是天经地义的。

诗中“丰碑大字极誉扬”一句,表明陶渊明和狄梁公的美名被广泛传颂,其功绩被刻石立碑以资纪念。紧接着“并祀渊明与狄梁”则说明这两位贤达不仅被世人所赞誉,甚至被供奉为神,受到祭祀。

“宇宙事皆吾己分,君臣义亦本天常。”这里诗人表达了一个哲理,即宇宙间的一切事物,包括人与人的关系,都有一种自然而然的秩序和分配。而君臣之间的义务也是基于这种天定的常道。

“休官彭泽当存晋,取日虞渊合为唐。”这一句中提到的“彭泽”、“晋”、“虞渊”、“唐”,都是历史上的地名或朝代名称。诗人借此表达了对古代贤人的赞美,他们的德行如同这些伟大的事物和时代一样,值得被后人铭记。

最后,“自是后人无远识,不知遗臭与流芳。”则表现了诗人对于后世不再能够理解和认识到这些古代贤人的高尚品格的哀叹。他们的美德如同香气般散发,而那些不好的东西(遗臭)也会随之而去,但后来的人们已经无法辨别其中的真伪了。

总体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古代贤人的颂扬,表达了作者对于传统美德和道德观念的赞同,以及对后世遗忘和不再认识到这些价值的悲哀。

收录诗词(135)

王奕(宋末元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生于南宋,入元后曾出任玉山县儒学教谕。与谢枋得等南宋遗民交往密切,诗文中不乏以遗民自居的文句,所以《宋诗纪事》将他列入书中。清乾隆年间编《四库全书》,因《玉窗如庵记》末署“岁癸巳二月朔,前奉旨特补玉山儒学教谕伯敬谨撰并书”,然则奕食元禄久矣,迹其出处,与仇远、白珽相类。”(《四库全书总目》卷一六六)改题元人。代表作品有《酹江月》、《摸鱼儿》和《沁园春》等

  • 字:伯敬
  • 号:斗山
  • 籍贯:玉山(今属江西)
  • 生卒年:1293

相关古诗词

题焦山吸江亭

甲子三千六百期,此山崒嵂起何时。

雄吞海渎金狮子,霸断吴门铁犍儿。

水镜照空三国恨,浪鼋撞破六朝悲。

后来尽有无穷事,留与他年再赋诗。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

青山二章章四句

青青者山,并祠其间。郭李遐矣,高义莫攀。

山之青青,策蹇来经。千古一日,二公之灵。

形式: 四言诗

应贡过彰德次韵呈张见室

北度邺城春欲尽,霏霏细雨湿征裘。

长亭共醉一杯酒,客路今开两月愁。

堤柳风翻搀燕舞,石桥影落入漳流。

不堪回首西山暮,怅望白云天际头。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八声甘州

诵公诗、大雅久不闻,吾衰竟谁陈。

自晋宋以来,隋唐而下,旁若无人。

光焰文章万丈,肯媚永王璘。

卓有汾阳老,抱丈人贞。

不是沈香亭上,谩题飞燕,蹴起靴尘。

安得锦袍西下,明月堕江滨。

青山冢、知几番风雨,雷霆走精神。

因过鲁,携一尊吊古,疑是前身。

形式: 词牌: 八声甘州 押[真]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