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用两个及以上关键字进行搜索
不到终南向几秋,移居更欲近沧洲。
风吹雨色连村暗,潮拥菱花出岸浮。
漠漠望中春自艳,寥寥泊处夜堪愁。
如君岂得空高枕,只益天书遣远求。
这首诗描绘了送别时的景象和心情,通过对自然环境的细腻描写,表达了对离去者的深切思念。开篇“不到终南向几秋”,诗人表明自己未能到达终南,却又想移居沧洲,可见其内心对于远方美好之地的向往和不舍。
接着,“风吹雨色连村暗,潮拥菱花出岸浮”两句,则通过对风、雨、潮汐等自然现象的描绘,营造了一种既有动感又带有一丝忧郁的情境。这里的“风吹雨色”传递了天气变化中的阴冷感,而“潮拥菱花出岸浮”则是对江水泛滥和菱角盛开情景的生动刻画。
中间两句,“漠漠望中春自艳,寥寥泊处夜堪愁”,诗人通过对春天美丽景色和夜晚孤独泊船情境的描写,表达了自己在送别之时内心的矛盾与复杂情感。这里的“漠漠”一词形容远方春色的迷人,而“寥寥”则形容夜晚泊船时的孤独和忧愁。
最后,“如君岂得空高枕,只益天书遣远求”,诗人通过提问,表达了对朋友离去后的深切思念。这里的“空高枕”象征着无尽的怀念,而“只益天书”则暗示了诗人希望通过写作来寄托自己的情感和送别之意。
整体而言,这首诗以其细腻的情感表达、生动的自然描绘,以及对友人的深情思念,展现了一幅送别时难以割舍的情景画面。
不详
归风白马引嘶声,落日犹看楚客情。
塞口竹缘空戍没,潮头沙拥慢冈成。
松田且欲亲耕种,郡守何偏问姓名。
东道宿程投故栅,依依渔父解相迎。
新田绕屋半春耕,藜杖闲门引客行。
山翠自成微雨色,溪花不隐乱泉声。
渔家远到堪留兴,公府悬知欲厌名。
入夜更宜明月满,双童唤出解吹笙。
溪草落溅溅,鱼飞入稻田。
早寒临洞月,轻素卷帘烟。
䪻帻题新句,蓑衣象古贤。
曙花闲秀色,三十六峰前。
白羽三千驻,萧萧万里行。
出关深汉垒,带月破蕃营。
蔓草河原色,悲笳碎叶声。
欲朝王母殿,前路驻高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