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太白峰

西上太白峰,夕阳穷登攀。

太白与我语,为我开天关。

愿乘泠风去,直出浮云间。

举手可近月,前行若无山。

一别武功去,何时复见还。

形式: 古风 押[删]韵

翻译

向西攀登太白峰,直到夕阳映照在峰顶。
太白星与我交谈,为我开启天上的门户。
希望能乘着清冷的风离开,直上浮云之间。
伸手仿佛能触碰到月亮,前行再无任何山峦阻挡。
一旦离开武功之地,何时才能再次相见?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李白登上太白峰的壮丽景象和心境。"西上太白峰,夕阳穷登攀",开篇即展现出一幅宏伟的山峰夕照图,诗人在夕阳的映照下,努力攀登至高处。"太白与我语,为我开天关",则表达了诗人与自然的交流,以及自然界对他心灵启迪的意义,仿佛太白之神与他对话,给予他精神上的解脱和自由。

接着是"愿乘泠风去,直出浮云间",这里流露出诗人超脱尘世、追求精神飞扬的愿望。"泠风"意指清凉的风,而"浮云"则象征着高远和无边无际,诗人希望借助这股清风,一举跨越凡尘,直达云端。

"举手可近月,前行若无山"一句,更是将这种超脱物外的情怀表达得淋漓尽致。月亮似乎触手可及,而脚下的山路仿佛消失,彰显了诗人内心的自由和豁然。

最后两句"一别武功去,何时复见还"则是对即将到来的分别以及渴望再次相见的表达。这里的"武功"可能指的是某个地方或是某种精神状态,而非现代意义上的城市名称。这也暗示了诗人对于自然、自由和心灵家园的深切眷恋。

整首诗通过对太白峰之行的描写,展现出李白特有的浪漫主义情怀,以及他对超凡脱俗的向往。

收录诗词(1046)

李白(唐)

成就

不详

经历

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 字:太白
  • 号:青莲居士
  • 生卒年:701年-762年

相关古诗词

登邯郸洪波台置酒观发兵

我把两赤羽,来游燕赵间。

天狼正可射,感激无时闲。

观兵洪波台,倚剑望玉关。

请缨不系越,且向燕然山。

风引龙虎旗,歌钟昔追攀。

击筑落高月,投壶破愁颜。

遥知百战胜,定扫鬼方还。

形式: 古风 押[删]韵

登单父陶少府半月台

陶公有逸兴,不与常人俱。

筑台像半月,回向高城隅。

置酒望白云,商飙起寒梧。

秋山入远海,桑柘罗平芜。

水色渌且明,令人思镜湖。

终当过江去,爱此暂踟蹰。

形式: 古风 押[虞]韵

登金陵冶城西北谢安墩

晋室昔横溃,永嘉遂南奔。

沙尘何茫茫,龙虎斗朝昏。

胡马风汉草,天骄蹙中原。

哲匠感颓运,云鹏忽飞翻。

组练照楚国,旌旗连海门。

西秦百万众,戈甲如云屯。

投鞭可填江,一埽不足论。

皇运有返正,丑虏无遗魂。

谈笑遏横流,苍生望斯存。

冶城访古迹,犹有谢安墩。

凭览周地险,高标绝人喧。

想像东山姿,缅怀右军言。

梧桐识嘉树,蕙草留芳根。

白鹭映春洲,青龙见朝暾。

地古云物在,台倾禾黍繁。

我来酌清波,于此树名园。

功成拂衣去,归入武陵源。

形式: 古风 押[元]韵

登峨眉山

蜀国多仙山,峨眉邈难匹。

周流试登览,绝怪安可息。

青冥倚天开,彩错疑画出。

泠然紫霞赏,果得锦囊术。

云间吟琼箫,石上弄宝瑟。

平生有微尚,欢笑自此毕。

烟容如在颜,尘累忽相失。

傥逢骑羊子,携手凌白日。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