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山南宋故内

废苑年年长绿芜,小朝廷此忍须臾。

久将去路归沧海,尚可勾人是圣湖。

家法请成援越绝,心传行乐拟吴趋。

是曾阅得兴亡处,错认江山作霸图。

形式: 七言律诗 押[虞]韵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对历史遗迹的感慨与反思。诗人站在废弃的皇家园林中,面对着年复一年生长的荒草,不禁思考起这个“小朝廷”的命运。他感叹于这片土地上曾经的繁华与辉煌,如今却只能成为历史的见证者。诗人提到“久将去路归沧海”,意味着时间的流逝如同大海般深邃无垠,带走了往日的荣光。然而,“尚可勾人是圣湖”一句,又似乎在提醒我们,即便时光流转,这片土地上的某些特质——如“圣湖”所象征的神圣与美好——依然能够吸引人们的心灵。

接着,诗人通过“家法请成援越绝”这一句,可能是在暗示历史的教训和传承的重要性,即从过去的失败中汲取经验,以避免重蹈覆辙。而“心传行乐拟吴趋”则表达了对过去生活方式的一种怀念,以及对当前生活状态的某种不满或向往。

最后,“是曾阅得兴亡处,错认江山作霸图”这两句,是对历史变迁的深刻洞察。诗人指出,这片土地曾经见证了无数的兴衰更替,但人们往往容易忘记历史的教训,错误地将它视为权力与征服的象征。整首诗通过对比与反思,展现了诗人对历史、自然与人类命运的深刻思考。

收录诗词(1183)

黄景仁(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清代诗人。一字仲则。四岁而孤,家境清贫,少年时即负诗名,为谋生计,曾四方奔波。一生怀才不遇,穷困潦倒,后授县丞,未及补官即在贫病交加中客死他乡,年仅35岁。诗负盛名,为“毗陵七子”之一。诗学李白,所作多抒发穷愁不遇、寂寞凄怆之情怀,也有愤世嫉俗的篇章。七言诗极有特色。亦能词。著有《两当轩全集》

  • 字:汉镛
  • 号:鹿菲子
  • 籍贯:阳湖(今江苏省常州市)
  • 生卒年:1749~1783

相关古诗词

葛岭暮归

湖岸烟尘过雨清,繁丝促管悄无声。

水风萧白鸥群散,山日荒黄我独行。

破寺阴阴飘柿叶,晚汀漠漠谢兰英。

寻吟自爱幽凉地,反觉悲秋气渐平。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庚]韵

水乐洞

地籁此焉得,了非丝竹桐。

有人闻帝所,何日到山中。

近觉泉生石,因知水韵风。

金庭当不远,缒穴可相通。

形式: 五言律诗 押[东]韵

云栖寺

五云山矗行复低,纵横十八涧九溪。

何山不云此间好,入坞忽逢云所栖。

漫空绿雨竹千顷,入不辨出云俱迷。

钟声道客出兰若,步担一二逢阇黎。

莲池蜕迹此焉在,一草木意皆含西。

岚形龛抱定光见,鲐皮如腊山肩齐。

和南乍了嗒相对,师乎何语相提撕。

旃檀喷鼻和薝卜,伊蒲果腹甘饧饴。

斋馀寺后看岩涧,腰脚纵好须扶藜。

藓阶四漫泉㶁㶁,藤壁独袅烟凄凄。

回峰闪绿埋倒景,急瀑挂练飞长霓。

延缘复值径穷处,岭头尺五天抽梯。

飞空腾掷我无具,有不尽意输鼪鼷。

名山几处过如雾,眼膜欲刮无金篦。

今宵且可抱云宿,忍待日出穷攀跻。

形式: 古风

虎跑泉

性公元和间,挂瓢偶来此。

爱此山气佳,无泉亦将徙。

道逢白须人,长跪乞留止。

朝见双于菟,乃是两童子。

盘旋忽不见,已有一泓水。

问水何方来,南岳几千里。

龙象一帖然,天人共欢喜。

至今呜弦声,淙淙碧岩里。

青蒲偃其旁,绿萝影其底。

但啜泉味佳,其人可知矣。

一弹幽涧音,再鼓松风起。

形式: 古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