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六十九首(其二十七)

阴云弥四野,心地长尘埃。

试请回光看,生从何处来。

形式: 偈颂 押[灰]韵

翻译

乌云笼罩着广阔的大地,内心深处积满了尘埃。
试着让光线反射回来,生命是从哪里开始的呢?

注释

阴云:形容天空中大片的乌云。
弥:充满、遍布。
四野:广阔的田野或四周。
心地:内心世界。
长:积累。
尘埃:比喻内心的困扰或杂念。
试请:尝试请求。
回光:反射回来的光线,这里比喻思考或反思。
看:观察。
生:生命。
从何处来:生命起源于何处。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禅僧释道宁的作品,名为《偈六十九首》中的第二十七首。诗人以阴云笼罩四野的自然景象开篇,象征人生的迷茫和困惑。"阴云弥四野"描绘出一片阴沉压抑的环境,暗示内心的困扰如同乌云般浓厚。

接下来的"心地长尘埃"进一步深化了这种情绪,将心灵比作积满尘埃的场所,表达了诗人对心灵深处烦恼和杂念的感慨。这里的"尘埃"不仅指外在的污垢,也暗喻内心的纷扰和不净。

最后两句"试请回光看,生从何处来"则是诗人试图通过反思和审视,寻找生命的根本来源和意义。"回光"象征着内心的觉醒和洞察,诗人呼唤自己回头审视生命的起点,试图理解存在的真谛。

整首诗简洁而深沉,以自然景象象征人生境遇,通过禅修的视角探讨生命和心灵的净化,体现了宋代理学禅宗融合的特点。

收录诗词(153)

释道宁(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偈六十九首(其十六)

闻声不悟道,见色岂明心。

大冶红炉里,真鍮不博金。

形式: 偈颂 押[侵]韵

偈六十九首(其四)

数声归笛离春浦,一片孤帆过洞津。

到岸舍舟常式事,何须更问渡头人。

形式: 偈颂 押[真]韵

偈六十三首(其四十二)

诸佛放光明,助发实相义。

言下合无生,为祥复为瑞。

形式: 偈颂 押[寘]韵

偈六十三首(其四十一)

薄?明月碎清风,浅种深耕莫大功。

破二作三横竖算,四方八面用无穷。

形式: 偈颂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