偈颂一一二首(其一○八)

归根得旨复何论,洞口秦人半掩门。

花落已随流水远,空留羃羃野云屯。

形式: 偈颂 押[元]韵

鉴赏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释清远所作的《偈颂一一二首(其一○八)》中的第一零八首。诗中描绘了一幅隐逸与超脱的景象,通过自然界的意象,传达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首句“归根得旨复何论”,以“归根”为喻,暗示着人生的最终归宿和追求的真理。这里的“旨”指的是道义、真理或目标,诗人似乎在说,无论追求什么,最终回到本源,达到内心的平静与和谐,就是最高的境界,无需再多言。

次句“洞口秦人半掩门”,运用了历史典故,秦人指古代的隐士,这里借指那些寻求内心宁静的人。洞口象征着心灵的深处,半掩的门则暗示着一种半开半闭的状态,既保留了内心的私密,也留出了对外界的一丝开放。这句诗描绘了一种既与世隔绝又不完全封闭的生活状态,体现了诗人对于隐逸生活的向往和对自我心灵世界的探索。

后两句“花落已随流水远,空留羃羃野云屯”,进一步深化了这种隐逸与超脱的主题。花落象征着生命的流逝和自然界的循环,随流水远去,寓意着一切终将逝去,无法挽留。而“空留羃羃野云屯”则描绘了一片辽阔的云海,云海的聚散无常,象征着世事的无常和人生的变幻莫测。这两句诗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短暂和世事无常的感慨,以及对内心世界平静与自由的追求。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以及对隐逸生活和内心世界平静自由的向往。诗中蕴含的超脱与智慧,让人在欣赏之余,也能引发对自身生活状态和内心世界的深入思考。

收录诗词(316)

释清远(宋)

成就

不详

经历

不详

相关古诗词

偈颂一一二首(其一○九)

玄沙白纸费封题,一听雷音万仞低。

慰释私怀已无量,那堪更唱逻罗哩。

形式: 偈颂

偈颂一一二首(其一一○)

一手不独拍,两手鸣掴掴。

举意超情念,相看同路陌。

摩云钟阜高,遍界乌轮赫。

妙机速雷电,神珠不在额。

珍重人天大导师,衲僧一见丧魂魄,何也谁敢正眼觑著。

形式: 偈颂

偈颂一一二首(其一一一)

暂下莲峰轻屈指,光阴倏尔又三年。

虽然不隔丝毫许,争似躬亲到座前。

形式: 偈颂 押[先]韵

偈颂一一二首(其一一二)

一二三,无言童子口喃喃。

三二一,上下四维无等匹。

衲僧活计绝丝毫,万古徽猷是今日。

形式: 偈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