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梅

花信第一番,犹为寒谷闭。

花王望眼穿,夜夜传急递。

其奈浃旬来,积雪长蕉萃。

水仙困层冰,山茶忽中滞。

古梅最峥嵘,亦复需左次。

但见彼唐花,雁本夸明媚。

吁嗟造物手,别自操神秘。

其酝酿有时,其发抒有会。

风雨所淹留,未必无深意。

躁心吾无容,俟命在居易。

连朝多春色,向荣枝如醉。

诸公来萧斋,一鼓助作气。

叩钵有新诗,天公亦所契。

李郎方刻期,同整宝岩屣。

一卷寒香吟,我为发沉曀。

吹醒山中魂,来迓陇头使。

形式: 古风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探梅的过程与心境,以及对自然界的深刻感悟。诗人以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梅花在严冬中的坚韧与美丽,同时也表达了对自然规律的敬畏与顺应。

诗的开头“花信第一番,犹为寒谷闭”,点明了时节与环境背景,暗示了梅花在寒冷的山谷中艰难绽放的情景。接着,“花王望眼穿,夜夜传急递”运用拟人手法,形象地描绘了梅花在等待春天到来时的焦急心情,仿佛在夜晚不停地传递着希望的信息。

“其奈浃旬来,积雪长蕉萃。水仙困层冰,山茶忽中滞”几句,通过对比不同花卉在严冬中的境遇,进一步强调了梅花的坚韧与独特。古梅“亦复需左次”,虽也面临困难,但依然保持其独特的风骨。而“唐花”则被雁夸赞其明媚,形成鲜明对比,突出了梅花在逆境中的美丽与不屈。

“吁嗟造物手,别自操神秘。其酝酿有时,其发抒有会”表达了诗人对自然规律的敬畏与理解,认为自然界的一切都有其存在的意义和时机。接下来的“风雨所淹留,未必无深意”一句,暗示了自然界的变化并非偶然,其中蕴含着深层的意义。

“躁心吾无容,俟命在居易”体现了诗人面对自然规律时的平静与顺应,认为在自然面前,人类应当保持内心的宁静,顺应自然的节奏。最后,“连朝多春色,向荣枝如醉。诸公来萧斋,一鼓助作气”描绘了春天来临,万物复苏的景象,以及与友人的相聚,共同激发了创作的热情。

整首诗通过对梅花的描绘,不仅展现了自然界的美丽与生命力,更蕴含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以及对自然规律的尊重与顺应。

收录诗词(798)

全祖望(清)

成就

不详

经历

清代著名史学家、文学家,浙东学派重要代表,学者称谢山先生。曾主讲于浙江蕺山书院,广东端溪书院。上承清初黄宗羲经世致用之学,博通经史,在学术上推崇黄宗羲、万斯同,于南明史实广为搜罗纂述,贡献甚大,其著作极为丰富,达35部,400多卷,且大多数学术著作用力极深。其主要著作有:《鲒埼亭集》、《困学纪闻三笺》、《七校水经注》、《续甬上耆旧诗》、《经史问答》、《读易别录》、《汉书地理志稽疑》、《古今通史年表》等

  • 字:绍衣
  • 号:谢山
  • 籍贯:浙江鄞县(今鄞州区洞桥镇沙港村)
  • 生卒年:1705-1755

相关古诗词

仲春仲丁之半浦陪祭梨洲先生

黄竹门墙尺五天,瓣香此日尚依然。

千秋兀自绵薪大,三径劳君盼渡船。

酌酒消寒欣永日,挑灯讲学忆当年。

宋元儒案多宗旨,肯令遗书叹失传。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甘谷以重三日过我亭午不能作一饭内子以糕进漫赋一律索笑

先生失德定难言,琐琐乾糇已召愆。

斗酒只鸡良不易,葱汤麦饭亦萧然。

空教日影匆匆度,剩得花容款款妍。

底事重三作重九,题糕忽上买饧笺。

形式: 七言律诗 押[先]韵

送钱二池之黄檗山

太保当年恋净土,古田一区避风雨。

至今犹传神旗行,山中父老习不惊。

东村有子埋土室,杜鹃之泪何时绝。

夜夜魂浮一叶轻,来往几度榕江青。

葬录一编那忍读,岁岁山僧墓下哭。

凄风凉月两茫茫,岂不怀归非所望。

孤儿今年辞故里,海风送楫如电驶。

第二碑成拟大书,发扬潜德无剩馀。

此行佳话落人口,岂以穷愁成掣肘。

白头才得展墓门,一恸仰视箕横昏。

而今始毕孤儿事,重泉闻之一笑起。

江头潮落风信催,寒食家家飞纸灰。

精诚呵护有神物,老蛟为君助泣血。

形式: 古风

薄暮过愚亭见其少子五郎读罢灌园甚有古意为赋吴体二律(其一)

郎君说经长兀兀,聊尔荷锄道则通。

采兰佳句本束氏,剥枣新说嗤荆公。

夏荁冬葵在曲礼,早菘晚韭饶清风。

阿翁有子致足乐,切莫落箕荒厥功。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