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柳八首(其五)

碧树森森乌夜啼,吴侬门外数行齐。

御沟夜静春难晓,歌舞楼空月易低。

南浦绿波惟一色,芳郊细雨不沾衣。

东风尽日长安道,为送征人又向西。

形式: 七言律诗

鉴赏

这首诗描绘了春夜的景色,充满了淡淡的哀愁与离别的思绪。首句“碧树森森乌夜啼”以乌鸦的啼叫衬托出夜晚的寂静与凄凉,碧绿的树木在月光下显得更加深邃,营造出一种幽暗而略带忧伤的氛围。

接着,“吴侬门外数行齐”,诗人将视线从远处拉近,聚焦于吴地的门户,门前排列着几行整齐的柳树,柳树在春风中轻轻摇曳,仿佛在诉说着离别的情愫。这一句通过具体的景物描写,进一步渲染了离别的主题。

“御沟夜静春难晓,歌舞楼空月易低。”御沟是皇家园林中的水道,夜晚的静谧与春天的不易察觉形成对比,暗示时间的流逝和季节的变换。歌舞楼的空寂与明月的低垂,不仅反映了夜深人散的景象,也隐含了繁华不再、人事变迁的感慨。

“南浦绿波惟一色,芳郊细雨不沾衣。”南浦是古代送别之地,此处以南浦的绿波象征离别之情,与芳郊的细雨形成对比,既展现了自然界的美丽,也寓意着离别的哀愁。细雨不沾衣,似乎在暗示即使离别,也有温柔的慰藉。

最后,“东风尽日长安道,为送征人又向西。”东风吹拂着长安的道路,送别的人们又一次踏上西行的旅程。这句话直接点明了主题——离别与送行,表达了对远行者的不舍与祝福。

整体而言,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巧妙地融入了离别的情感,营造了一种既美丽又略带哀愁的意境,让人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诗人深沉的情感表达。

收录诗词(3517)

彭孙贻(明末清初)

成就

不详

经历

明末清初学者,彭孙遹从兄,南明隆武朝太常寺卿彭观民之子。

  • 称谓:管葛山人
  • 字:仲谋/羿仁
  • 号:茗斋
  • 籍贯:浙江海盐武原镇(今浙江海盐市)人
  • 生卒年:1615~1673年

相关古诗词

春柳八首(其六)

牧笛呜呜弄晚汀,栖鸦栉雨自梳翎。

淡烟笼月传新火,纤露垂珠滴晓星。

远塞色沉枪影绿,新丰香扑酒痕青。

年年送客知何处,不是长亭是短亭。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青]韵

春柳八首(其七)

吹绿条风上绮疏,草寒花暖影徐徐。

沿堤水阔新调马,绕涧丝长夜网鱼。

唤渡欲迷青雀舫,怜香小驻碧油车。

横塘日暮无人见,清唱菱歌思有馀。

形式: 七言律诗 押[鱼]韵

春柳八首(其八)

芳潭弄影水清空,饮涧长桥落綵虹。

洗刷青山飘过雨,招摇白鹭送归风。

暗添疏荫留行客,净捲游丝任钓翁。

昨夜小池增鸭绿,午桥芳草夕阳笼。

形式: 七言律诗 押[东]韵

秋柳八首(其一)

江南江北尽堪悲,堤上谁歌杨柳枝。

腰比休文何太瘦,鬓如潘令竟成丝。

折来羞赠离人手,断后难添少妇眉。

此日阳关三叠后,多应愁杀戍边儿。

形式: 七言律诗 押[支]韵